小苏说给我讲个笑话,我竟然停了手中的日记,竖起耳朵来听,看到底有多好笑。
她说:“质量例会上,领导对一个批质量问题两个星期还没有调查清楚,很是生气,责令小苏(生产车间的主任)、仓库和质量技术科没有查清楚,没有落实整改,不允许下班。”
晚上九点半,事件调查得一点进展都没有,大家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又都不敢离开岗位,静静地等着。
“我说,是不是这个事情我来承担,就没事了?”小苏跟技术科确认。
“我哪知道领导怎么想,不然早就关闭了。”
“这个问题你应该搞清楚,反正我们这里流程和标准都没问题,如果仅仅是要一个替身,一个替死鬼,没事,我来。”然后小苏又说:“我不陪你们玩了。”
在回家的路上,小苏给老板打了电话。承认在没有更好的调查结果时,愿意承担这个批质量的责任,从自己车间找问题,落实整改。
第二天,老板叫了技术科的过去确认,结果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讲清楚问题。小苏和老板承认的结果,也没有跟其他当事人通气。当然,其他人看到小苏下班,也没有不下班,照常走了。
这让老板很生气,整整批评了他们两个小时。
据说后来的结果很狗血,原来不是前面的半成品和仓库保管问题,而是后面工序在组装的时候搞混了。
这个问题的调查历时半个多月,然后进行8D分析,对责任人进行了从严处理,部分管理人员被撤职和降职。
这个故事一点笑点都没有,我曾经两次打断她:“不要浪费我的时间,要讲笑话就要快点,不要老讲这些肉臭又长的裹脚布故事。”
她说这还不好笑吗?一个问题调查了半个月?竟然要找个替死鬼!
明显是公司一些制度约束了大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没有人愿意从自身找原因,缺乏一种机制。
小苏说:“人只有在关键时刻,在自身利益受最大限度影响时(撤职或降职),也就是说逼到绝路,才会柳暗花明。”
我也挺认同小苏的分析,确实是缺乏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机制,管理人员之间存在扯皮推诿,这是最大禁忌。当然这个问题的本身还是技术分析手段不够,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我终于明白小苏并不是讲故事,讲笑话,而是希望我用心听她的管理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