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在简书日更了45天后,我收到了简宝玉的私信,准备赠送我一份小礼物?
21天的时候,我已经夺得日更达人称号,但是还在继续写下去,就是为了拿礼物(咔咔~~~)
如图所示,简宝玉说日更45天很不容易、很不了不起?
其实呢一点也不,
刚开始日更的时候,每天都写500字,
后来发现100字也可以,
写着写着对字数的要求就放松了。
对最后10几天的日更,确实有些松懈,写随笔,吐槽,都不好意思发布出来,唯有设置成私密日记。
日更难吗!?不难!在读书的时候,有的同学坚持写日记3年,也就是1000多天的时间。
但问题是日更对写作有莫大的帮助吗?
恐怕未必有线性关系~!
在简书上可以看到日更的最初阶段,就是写随笔日记,那是最容易的,是疗伤形式的写作,人活一辈子多不容易啊,多少委屈憋在心里不吐不快,以文字的形式一抒胸臆是最好的倾诉了。但是疗伤形式的写作,一般来说是没办法涨粉的,除非自己是名人啊,或者经历够悲惨,够励志,够独特,戳中其他读者内心吧。
但从完全是小白的作者而言,写随笔疗伤是爱上写作的最佳办法,这种日更也未尝不可,点爆作者的兴趣。
更高段位的书评类,每天看一本书对于读书人而言不难啊,即使不能可以分开上下。对于工具类书籍,我们可以写出干货文,对于小说、传记...我们可以写感悟。
输出倒逼输入,这话说了多年,以读促写永远是最好的办法。
再更高段位的日更可以是时事点评,写观点文。
一天发生了那么多大事,总有些事让你有感而发,对不对?
有感想就尽管写下来,无论观点是多幼稚,甚至可怕都写下来,大不了就设置成私密日记。
在这个过程,非常锻炼人的思考能力,对以后写公众号的观点文也有莫大益处,磨刀不误砍柴工。
最后,日更有没有用处呢?
如果是想到什么就像什么,长期来说对于写作表现,边际效益是越来越低的。
因为随笔写作,没有考虑到选题,没有考虑到文字语言的驾驭,没有切换角色思考读者的痛点。
要知道,新媒体写作变现是通过刻意练习才能获得的,不然随便找个坚持写日记的人都能胜任了。
在渭水徐公的公众号上,我还思考到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作者,每天在写听书稿,拆书稿,公号文,商业文案...
那ta算不算在日更呢?
广义来说,算的。
那是比普通日更,更高的劳动强度,更精密的思考!
所以日更无需太可以,在动脑筋写作已经是日更,不一定要在简书上发布。
那么之后我还会不会在简书日更,就不肯定了。
如果这篇日记对大家的日更没有启发,
那么我推荐《642件可写的事》。
有这本书就不愁没有日更题材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