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没有逃过春季流感的侵袭,吃了几天药没管用,只好到医院打针。因为来得早,空荡荡的静点室里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人在点滴。我半躺在椅子上,望了一眼那一大瓶的液体,正一滴一滴毫无感觉的融入我的身体,此时感冒的症状正迎合着我的想法,我把头放到椅背上,眯上眼睛,准备睡一会儿。
睡眠还未开始,就被开门声及伴随而来的吵嚷声终止了,进来了一堆人。一个中年妇女,手里举着一个收音机边走边听,后面显然跟着的是她的老伴,手里握着一瓶水;还有一个老太太拎着一个袋子,装着毛巾、水瓶之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还有一个显然是脑梗病人,走路歪歪斜斜,手已完全变型,后面跟着一个女人。进屋的人都坐在了自己满意的位置上,等待护士的到来。不多时,又进来一个中年女人,跟那个听收音机的女人是熟识的,打过招呼后,俩人就家长里短的樊谈起来,满屋的人都不会有睡意,他们大声交谈,涉及各自的家庭、生活见闻、烹饪养生、生老病死、人生感悟等等,旁边的人会不自觉地插入她们的谈话,为屋里所有人的漫长等待去除了寂寞。
与我隔一座,在我旁边的那个脑梗男人和女人一直都很安静地听别人说话。女人扶着男人上了两趟厕所、又找来护士给男人量了血压,又时不时地摸摸男人的手,问他冷不冷,又不放心地重新为男人披好衣服,时不时地看看瓶里的药,然后又继续听别人说话。在听到那个老太太说到一个保健的方子,大家都想记下来,却苦于没有笔时,她站起身说她有。她就从包里拿出了笔和一个本子,记下了方子,给屋里需要的人都抄了一份,屋里的人一下子都熟络起来。不知道是谁提到一个数字“33”,那女人自言自语道:“33”!所有人都看着她,不知道这个数字和她有什么关系。她温柔地看着脑梗男人,眼睛里掠过一丝亮光,她打开了话匣子:“他得病时我就33岁,她指着那个脑梗男人,这是我男人,他得脑梗那年,他36岁,我33岁。我已经照顾他13年了!”屋里人的目光都聚到他们俩人身上,没想到他们竟是一对夫妻。他脑梗男人看不出是大她3岁的人,已分明是个老头儿。我仔细打量着这个女人,皱纹已爬满了女人的眼角,女人很白,体型很好,年轻时女人一定很漂亮! 33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最好不过的年龄,象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儿一样,成熟、美丽,需要男人的呵护和宠爱。然而她生命里的“33”却是她黯淡生活的开始,一辈子都让她心痛的数字,很难想象当年这样一个漂亮的女人是如何挑起生活的重担。
她男人得病后就被单位开除了,一家三口的生活来源是女人做教师工作的工资。6岁的儿子需要人照顾,男人又生活不能自理,她端屎端尿,擦身喂饭,家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她每天早早起床,把男人先安顿好,送儿子上学,再去上班,趁着没课时再溜回家给丈夫喂水、翻身、做按摩。她没有自己的时间,每天忙到半夜还要为了男人学习中医按摩和针灸。她真的太累了,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可没有人替她分担,里里外外的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她大声痛哭过。年迈的婆婆看儿媳妇太辛苦,含着眼泪劝他放弃自己的儿子,可她做不出来,也不能做,她忘不了从前一家人快乐生活的点点滴滴,她要让他好好活着,有他在就是一个完整的家。13年过去了,女人被生活磨练的更加坚强,丈夫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病情一点点好起来,能下地走路了,说话虽然还口齿不清,但她已经很满足。这13年,对她来说是短暂的,因为她从早到晚的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这13年,对她来说又是漫长的,这一路经历的风风雨雨,无数的心酸和泪水,又有谁能懂?但她觉得值得!
女人的言行成了教育儿子最好的教材,儿子很懂事,学习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学。儿子说为了爸爸妈妈晚年生活的更好,他要去大城市工作,将来一定接爸妈过去。
女人说到这里露出欣慰的笑容,屋里的人啧啧称赞着她,这么善良优秀的女人最终一定会获得命运的宠爱,我们祝愿她越来越好。
女人的讲述结束了,大家都安静下来,各自沉思着。我看看输液的瓶子,已输了大半瓶,这冰冷的液体并没有让我感到不适,反倒觉得一股股温情在静点室里不断的升腾涌动,让我很温暖。我想这应该是夫妻患难与共、不离不弃、人间真爱的力量吧!
文/名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