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指的是同样的商品和服务,老客户们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表现为以下的三种形式,其一是根据用户的设备进行“差异化定价”;其二是根据用户的消费场所进行“差异化定价”;其三是根据用户消费频次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定价”
大数据杀熟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平台利用大数据为用户画像,分析用户心理和消费习惯,通过不断试探用户的边界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你叫车的时间是不是越来越久?支付的车费有没有越来越高?越着急的时候,平台推荐的车型是不是就越贵?
我们究竟是利用了大数据实现美好生活,还是被大数据套路了呢?
非常巧合,今年3月3日,复旦大学孙金云教授发表了一项调研。这份调研报告全文2万8千多字,覆盖了5个城市,横跨8个网约车平台,调查组在全时段坐了821趟车,总共花费了5万元经费。得出了3个主要结论:
第一,手机越贵,车费越高;
第二,预估时间,预估车费套路满满,在诱导用户上用足了心机;
第三,平台不仅套路用户,也套路司机,做到了真正的通吃,一点也不讲武德;
也许在你我平时的生活中,已经被这些平台所套路,但是我们又无可奈何,这些APP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让这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甚至我们直到今天依然不会觉得自己被套路。
说到这我想到了《未来简史》中所写的信算法,得永生的概念
作者认为未来的世界大数据和算法会主宰这个世界,大数据会越来越懂我们,甚至比我们自己更懂我们,做出最有利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所以我们会越来越“迷信”数据,比如择偶。
数据也会根据你一生的数据记录分析为你匹配最适合的配偶,比如内心的感受更真实,因为内心可能受到受到生理、心理、文化影响产生一时冲动,但是大数据从来不会说谎。
但是我们的爱情真的能由数据说的算吗?我觉得必然,情感是人类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所演变出来的感受,两个人相处也是日久生情,通过对日常琐事的判断是否可以达成共识,才能知道双方是否合适。有温度的情感是无法让冰冷的机器算出来的.
前些日子,有篇文章《被算法困住的外卖小哥》成为网络爆文,文章中讨论的就是人类怎样被算法所支配,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下一个机器通过算法发号指令,那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说到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刘慈欣在《三体》中所描写的那个,秦始皇利用千万个奴隶人工模拟出计算器运行机制来计算恒纪元和乱纪元。
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生活在移动互联网的我们,去享受着各大互联网公司给我们带来的无限便利的同时,我们自己是否也成为这台大计算机上面的一个电子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