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是我最喜欢的一位电影导演,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他在电影中所体现的矛盾和冲突让我很有共鸣。

最近读了他的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书里讲了李安的成长经历,他宅在家中六年的时光,以及他从拍《推手》到《卧虎藏龙》七部电影的点点滴滴。其中很多细节非常动人,让我总忍不住要微笑和落泪。

和太太
李安和他太太的故事很有名,特别是他家里蹲靠太太养了六年的事迹。实际上,李安在那六年里并不是赋闲在家当男保姆,他一直在编写剧本,谈电影项目。所以第一部《推手》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完全不是凭空而来。
李安的传记里写了很多有关太太的细节。
在纽约大学拍摄毕业作《分界线》时——
记得拍摄《分界线》的头四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到了最后阶段,还差八千多美金,我就从惠嘉的账户里直接提了来用。那时她在伊利诺伊大学当助教,因为要交税,所以存折放在我这里。奇怪的是,我一点愧疚感都没有,事后我跟她说起这件事,她也仅只哦地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李安带《推手》回台湾参加金马奖时——
金马奖在台北市贸中心举行一场演唱晚会,我这才知道台湾还有这么宏伟的会堂,当时只觉得那些歌支支动听。有一天徐枫请吃饭,陈凯歌、王家卫、张国荣等人都在座,那些菜真好吃,我一想到远在美国的太太不能同享,心里面很难过,就跟身旁的王家卫说了说。
这是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念念不忘。
李安所描述的太太是一位非常酷的女性。第二部电影《喜宴》获得了金熊奖时——
我得知获奖的消息时,说:“这样啊!”就把电话挂上了。
放下电话,心想要跟太太打个电话,她支持我这么多年,就拨电话回家,刚好美国时间是清晨五点多,太太被吵醒很不爽。
我说:“我们拿金熊奖了!”
她说:“哦!”
我说:“跟大陆一起拿!”
她问:“没有别国参加吗?”
我说:“有,有。”就挂上了。
她就是这么酷,这么多年来,这些外在的东西对她好像没有一点影响。
但是,当李安带着《卧虎藏龙》去参加奥斯卡时,太太虽然穿着高跟鞋痛苦的要命,仍始终陪伴左右——
颁奖典礼当天我带着太太、两个儿子于下午三点多抵达会场,这是我们一家四口第一次一起走红地毯。我穿着阿玛尼提供的西装,太太被我硬逼着放弃那套唯一的三宅一生黑礼服,挑了雷切尔·泰勒的燕尾服新装,足蹬高跟凉鞋,她只好抱着“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心情尽她的义务。结果半天下来把她累惨了,凉鞋的带子嵌进脚背留下好深的一道痕,事后她说:“真是痛彻心肺!”平常她都是球鞋一双就打发了。不过那天她还是全程陪伴我、支持我。
和父亲
李安受父亲的影响非常深,在电影里也流露出这种影响。他是家中长子,被父亲寄予了厚望,做校长的父亲一直希望他能去教书——
当我以《喜宴》拿下金熊奖时,他还希望我改行,就像杨德昌得了奖,他妈妈还说:“你今年几岁啦,拍了几部电影,可以找些正经事做啦!”
我爸爸那时也这样想,直到《理性与感性》拍完时,他还说:“小安,等你拍到五十岁,应该可以得奥斯卡,到时候就退休去教书吧!”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是很多中国父子或父女关系的缩影,我也从中看到了我和我的父亲。那种隐藏心底的罪恶感以及无奈、委屈和抱歉的心情,我深有体会。
电影中很多对白都是李安父亲说过的话,有些事也是实际发生的事——
以前爸爸对我电影中的这些情景好像没什么反应,我本以为这都是我一厢情愿的抒发,直到2001年9月,他才在一次访问里直言:“我就像《喜宴》里最后一幕双手高举的老父!”我则是事后看了影带才知情。

和电影
书里写到李安拍电影时的两次的落泪。
一次是拍《冰风暴》时——
拍之前,我只跟琼讲了一句话:“你还爱不爱这个人?”她突然间哭得直喘,可是镜头对着她拍时,她又不哭了,就憋着那口气,发抖地把戏演完。一演完我们开始准备下一个take,中间我开始跟她说一些要注意的细节,如表情要怎么做、你的手要摸到这边、脚要站那边、头要到哪里、光要对准、声音要如何等等,她一面点头,一面哭得喘不过气来,抽搐着掉眼泪,拍时又不哭了。我也不晓得是什么勾引出她的伤心,也没问她,就觉得很不忍心。因而拍摄超时,大家也不晓得怎么办,当时我们两个好像杠上了似的,于是就默默地拍,差不多拍了一个钟头,一共拍了十三个take。她在中间时段一直哭,到拍完收工时已是清晨七点多,我大概抱着她有五分钟之久,她才慢慢平静下来。收工后,我坐车回家在路上想起来,觉得很感动,不自觉地也掉下泪来。
另一次是拍《卧虎藏龙》时——
她(杨紫琼)有明星的压力、语言的压力、年纪的压力,演出第二个礼拜,脚筋又断了,最大的长处没了。赴美就医一回来不久,就拍窑洞里与李慕白的诀别戏,自然百感交集,压抑太久了,好可怜。她坐在木盒上抱着垂死的李慕白,膝不能弯,绑在架子上,直直高高的,又肿,只能拍脸部近景。周润发身后有根柱子撑着,假装让她抱着,伤的脚摆在旁边的椅子上,就这样演戏。她那个哭不是假哭,是真的肝肠寸断。我看演员多年,他们干什么,真、假,我都清楚。我晓得她哭的不只是俞秀莲的委屈,而是她自己有多少辛酸!拍摄时我自己拍片的苦水也被搅动,在镜头后面跟着掉泪。因为梦寐以求的动人情景,多番折腾,终于看到了、拍到了,我很感动。这里面也有我的辛酸,好像她帮我哭出来了。

我通过这本书中才第一次了解到拍出一部电影有多么难。李安对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卧虎藏龙》在奥斯卡斩获最佳外语片等四项奖后,李安去参加电影公司的庆功宴——
派对结束,正要坐车会旅馆,大陆制片刘二东过来跟我说:“再见了,导演,这场经验真的很值得!”我一时间百感交集,人坐在车子里,二东身在车外,我俩卡着车门,顿时抱头痛哭。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很想哭。
李安对电影的要求很苛刻,他是个细节狂魔,连他自己也说,自己拍片时“很啰嗦”,工作人员也都被他搞得很惨。但也正是如此,他的电影才值得一看再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