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后先对自己放松了一两天,答应学生要看的书《傅雷家书》,每天看一点。希望年后可以一起分享。刚看几页,就想和我的学生说,看这本书难为她了。(想到了寒假在我这看书的情形,看看就睡着了。)可一直迟迟没有发信息给她。因为我还没有整本看完,不具备发言权。只想说,以为人母的我才能体会傅雷每封家书的意义。
随着疫情假期的无限延长,由每晚的两张,到一张,到放在那里生了一层灰️️️。每每看到这本书,心里有种愧疚感,但迟迟不愿伸出手。
大概有十天左右的放纵,手机不离手(可能我的放纵和别人比还是在工作),每天孩子的学习要用到3个小时,自己锻炼一个多小时,自己学习半小时(英语记单词,古文分享,正面管教理念的分享),还要吃三餐饭,还要睡两次自然醒的觉。慢慢的觉得手机越看越厌,很久没有离开过手机让它好好去充电了,现在非要把它用的自动关机,然后让它待在角落里静静的,静静的……
放纵让自己变得懒散,虽然身体上没有长肉,每天蹦蹦跳跳,但内心觉得特别的空虚,静不下心来,莫名地烦躁。我的内心告诉自己,你就是个劳碌命,快点动起来吧!就这样,我再次认真地继续《傅雷家书》的阅读。
今晚的阅读着实让自己又长进了一大步,开心不已,写下了这个随笔。
傅老先生对他在上海美专学生尚宗作品的评析,着实让人大开眼界。他的分析,他的修养,他的底蕴,他的专业……让我咋舌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内心空虚的角落。
傅老先生对尚宗一幅画的评析我们来共享下。尚宗的油画《洛神》落选了,和以前画佛像、观音等一类。整幅画没有庄严沉静的表情,也没有出尘绝俗的世外之态,色彩既不强烈鲜明,也不深沉含蓄。显得作者的思想只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烟雾,作者的情绪只是混混沌沌的一片无名东西。傅老先生说:“你没有宗教情绪,没有佛教思想,只喜欢富丽的色彩,只是徒袭形貌,只是做了别人的奴隶。必须要先有强烈、真诚的佛教感情,有佛教人生观与宇宙观,或者是自己有一套人生观宇宙观,然后再运用美术的构图和色彩恰好表达出自己的观念和情绪。自己没有强烈的感情,如何教看的人被你的作品引起强烈的感情?自己胸中的境界倘若不美,人家看了你的作品怎么会觉得美?”
傅老先生把对《洛神》落选的根本原因说了出来,尚宗可谓是遇到了好老师。而他的这番见解,很好的启发了他在国外学习钢琴的儿子。没有直言去说儿子的种种,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傅爸爸用跨时间,跨地域,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转成对儿子生活学习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更能让人去坦然接受。在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傅爸爸的良苦用心,他用他所拥有的一切知识去和儿子分享,让儿子能够感受到父亲的关爱,父亲的优秀。父亲时不时秀英文单词的家信,并没有让人觉得摆弄,而是让人觉得学无止境……
我没有这样的父亲,但我已为人母,显然我做的不够,我让自己变得优秀的同时,没有和我的孩子去分享,更何况我的底蕴还是处于最底层,我要提升的还有很多,不仅仅是现代化手机操作的流利,更重要的是内涵,修养,各方面的知识。
所以,从今天开始调整作息,每天增加自我学习一小时,跟着傅爸爸学习怎样去给孩子写信️。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