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羡慕北京技术社区活动比较多,最近上海这方面的活动也挺多的,特别是开源力量连续搞了好多次,值得表扬。
我前前后后最近参加了3次技术社区活动:开源力量关于Python的技术分享、2013年HTML5 CodeJam和万花筒关于敏捷的技术分享。3次活动的感受都很不一样。
Python的技术分享主要是听为主,内容比较浅显,主要的收获是了解了一些有过Python实际编程经验的Coder使用Python的习惯。观摩了 @Ramsey围脖使用Python和webpy写helloworld的整个过程:苹果电脑、vi、pycharm。关于Python,我希望在今年有个提升,参加一个Python的开源项目。3、4年前接触Python:看了《Dive into python》,因为没有机会使用,现在已经忘掉大半;使用django编写过一些小应用,算是django的早期使用者了,可惜没有写出什么有用的应用;使用reviewboard和trac,这两个应用现在都有在我的工作中使用,我很喜欢它们。特别是reviewboard,我应该是最早在国内应用它的一群人,后来看到thoughtworks的人也在工作中有应用,顿时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关于reviewboard我显然可以另写一篇文章了。回到主线,目前我这个Python应用的使用者,希望能进一步地成为Python的开发者。
2013年HTML5 Code Jam主要是写代码为主,这次活动的感受是刺激,写代码这可是看真本事。开始,我还是很不安的,毕竟自己工作中,不用HTML5相关的东西。在平均2小时一次迭代的过程中,我们最后还是交出了一个算是完整的东西,我们叫它《无尽地牢》。HTML5 Code Jam的这次活动中,高手还是很多的,大城小胖开发了一个蛮酷的应用;有个小伙还专程从成都赶到上海,开发了一个类似TempleRun的应用。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东西太简单了,不过,我觉得这个结果,我很满意。一个东西了解再多也只是了解,动手做一下,并且能做出些东西来,我觉得才算开始入门了。这次活动让我喜欢上了这种Coding的方式,并且做好了再次参加这样活动的准备。这次活动中学到了一些东西: git, github的帐号注册了有2年多时间了,从来没有push request过,这次活动中做了;limejs,一个HTML5的游戏框架,短期内选择了它,并且在一个完整的应用里使用了它,最后,还在github上提交了一个关于它的issue;javascript,工作中也有写一点,但从来没有用它写过游戏。当然,这次活动也有遗憾,就是没有能和各组的主程互
相交流一下(其实有机会交流,还不如下次一起Coding~)。
万花筒关于敏捷的技术分享主要是讨论和实践为主。现在有很多黑敏捷的言论,我也算是在工作中实践了不少敏捷实践的一员,不过较为反感把敏捷作为一切的人和事。所以,在参加这个活动之前,我很担心这是一个“敏捷教会”,那就是在浪费时间了。不过,整个活动下来还是觉得Daniel是一个靠谱的敏捷实践者。个人将敏捷分为狭义敏捷和广义敏捷,它们的思想和原则是一致的,只是实践、方法和工具不同。狭义敏捷是个人的敏捷、小范围的敏捷,包括单元测试、TDD、Code Review等。广义敏捷是全面的敏捷,包括狭义敏捷、开发流程、管理和沟通等。不管怎么样,只要是能落到实处并促成最终产品交付的,我觉得都是靠谱的敏捷。否则就是假敏捷,失败的敏捷。活动中5W的实践,虽然由于时间的限制停于表面,不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于敏捷真诚的态度。越男作为Facilitator的分享,更多的是让我震撼,不是因为她分享的内容,而是她对Facilitator这个角色的高度认同。这让我相信,Facilitator很有价值。可惜时间太短了,没有机会做太多的交流。下次还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3次技术社区活动,主要是从csdn和海丁上了解到的,最后也都是在海丁上报的名。感谢这些活动的宣传者,也感谢那些活动的组织者、分享者和实践者。作为一个享受这些活动的小程序员,不知道以后的技术社区活动会变成什么样子。只是在此刻觉得这一切都还挺棒的,写一小文算是对这个社区的积极回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