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痹病分析与治法(一)

《黄帝内经》痹病分析与治法(一)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4-02-21 09:03 被阅读0次

    黄帝问曰:痹①之安生?

    歧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②,寒气胜者为痛痹③,湿气胜者为著痹④也。

    ①痹:闭阻不通。

    ②行痹:病名,又称“风痹”,症状为肢节疼痛,游走不定。

    ③痛痹:病名,又称“寒痹”,症状为肢体疼痛较重,得热则缓,遇冷加剧。

    ④著痹:病名,又称“湿痹”。症状为肢体疼痛严重,固定不移,或肌肉麻木不仁。

    译文

    黄帝问:痹病是怎样产生的?

    歧伯说: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杂合伤人而形成痹病。其中,风邪偏胜的叫行痹,寒邪偏胜的叫痛痹,湿邪偏重的叫著痹。

    上图形象很生刻,久卧风前叫风邪,久居湿处容易遭寒邪,农民长期水中劳作易遭湿邪。这就是痹病产生的由来。

    黄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歧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①;以春遇此者为筋痹②;以夏遇此者为脉痹③;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④;以秋遇此者为皮痹⑤。

    ①骨痹:病名,症状表现为骨痛,身重四肢沉重难举。

    ②筋痹:病名,症状表现为筋脉拘急,关节疼痛,难以屈伸。

    ③脉痹:病名,症状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肌肤有灼热感,疼痛,皮肤或见红斑。

    ④肌痹:病名,症状表现为肌肉麻木,或酸痛无力,困倦、汗出等。

    ⑤皮痹:病名,症状表现为皮肤枯槁麻木,微觉痛痒。

    黄帝问:痹病又可分为五种,都是什么?

    歧伯说:冬季得病的称为骨痹;在春天得病的称为筋痹;在夏天得病的称为脉痹;在长夏得病的称为肌痹;秋天得病的称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

    歧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⑥。故骨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⑦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内舍:指病邪留居潜藏于内。合,五脏与五体内外相应。

    各以其时:指五脏所主的季节,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

    黄帝问:痹病的病邪会侵入人的内部而累及五脏六腑,是什么气使他这样的呢?

    歧伯说:五脏都有与其相合的组织器官。病邪要是久留不就会侵入它所相应的内脏。所以,骨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肾;筋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肝;脉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心,肌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脾;皮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肺。总之这些痹证是各脏在所主季节里重复感受了风、寒、湿气所造成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痹病分析与治法(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qv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