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你还在给不堪重负的朋友圈添乱吗?

亲,你还在给不堪重负的朋友圈添乱吗?

作者: 伴儿82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3:20 被阅读0次

    图文  想胖的sunny  丁心

    特大新闻

    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从下月起不再免费,将实行网络实名制售票,票价40元,65岁以上老人免费,每天限流2万人次。

    我在家里的亲友群发了这条信息,七大姑八大姨叽叽喳喳地说,奥森那么好的公园迟早要收费的,在收费之前赶紧约着多去几次,多拍拍照片…

    这条新闻你会信吗?如果信了,哈哈哈,恭喜你,中招了!这是我的恶搞。为啥要玩这无聊的游戏?是想让长辈们了解,谣言编造有多容易,而且多么地吸人眼球。

    有亲友群的伙伴们都知道,谣言和惊悚的消息最容易刷屏,即便你知道这些东西不靠谱,但你还不敢直接怼,怕引来各种围攻。

    年轻人!别什么都不信啊~

    人家写得挺好的,你比人家还聪明呀?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要是真的,实在太可怕了。

    巴拉巴拉,弄得你哑口无言,毕竟你也不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的宇宙专家,最后只好落荒而逃。

    实际上,我们自己也不是没有中招的时候。比如说下面这条消息↓↓↓

    今年4月份,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海军退役陆战队四星上将、白宫幕僚长约翰•凯利正打算辞职。”

    《华盛顿邮报》是多权威的新闻机构啊,这么正点的新闻,我都差点转发朋友圈了,幸好反应比较慢,工作一忙就忘了。

    不久之后,特朗普就发推特直接打脸《华盛顿邮报》,“关于约翰•凯利的报道并不是事实,这只是又一次攻击而已!这家报纸生产的虚构故事远比事实要多”。

    从个人到专业媒体机构都有可能造谣,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坏事就像飞毛腿,瞬间全世界疯传。有些谣言还一传再传,像“猪坚强”一般生命力顽强。

    还记得这些谣言吗?

    黄鳝是避孕药催大的

    星巴克咖啡致癌

    草莓是最脏的水果

    久煮火锅汤会让人中毒

    兰州拉面不能吃

    你吃的紫菜和粉丝都是塑料做的

    ......

    我妈看了这些谣言后,再也不让我吃黄鳝了;我看完这些谣言,早上买了一杯星巴克咖啡压压惊,晚上把兰州拉面的汤一滴不剩地喝完。我也怕被毒死,但更怕的是谣言破坏了吃货对美食的一片深情。

    但是,有人比我更苦。比如粉丝行业,因为塑料粉丝的谣言,全行业元气大伤,各种促销手段用尽也无济于事,还经常被消费者索赔。直到315晚会证实这些都是谣言,才算恢复正常。

    让人欢喜让人焦虑的网络谣言,难道就不能管管吗?

    为了辟谣,政府和企业也是蛮拼的,国家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各省成立了自己专属的辟谣平台,微信官方定期发布谣言榜,甚至开发了“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工商部门接受举报、快速核实、主动打击,采取了监控、教育、关停等管理措施;但仍存在谣言举证难、鉴定难、定损难等维权困境。

    说到这儿,感觉真悲哀啊。难道我们就不能再中招吗?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拥有一双识别谣言的慧眼。

    我们对网上纷纷扰扰、层出不穷的谣言,进行了一番排兵布阵,发现其中果然大有名堂。


    谣言之网红脸

    健康养生类的谣言大概是网络上最多的,它们大多长了一张标准谣言的网红脸。

    它们有很强的猎奇性,标题惊悚,文案中有图、有视频,甚至有“科学”实验。

    语言劲爆刺激,标题常用“神秘”、“揭秘”、“震惊”、“不转不是中国人”等关键词。

    另一种则是充满关爱的,像什么“不要再吃了”“不要再用了”这些字样,基本可以判断是谣言。

    “紫菜和粉丝都是塑料做的”,就是网络热传的一则短视频的标题,视频拍摄的是一位孕妇边燃烧粉丝边解释为什么是塑料做的,于是粉丝厂莫名“躺枪”。

    这款“网红”短视频最后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证伪,“视频是恶意编造的,用燃烧的办法辨别粉丝好坏是不科学的,也没有依据的。”

    这类谣言广泛传播的深层原因是大家对食品安全没有信心。

    但是,造谣者为什么费尽心机要传谣呢?除了一小部分心理扭曲的人之外,谁没事闲的干这种缺德事?

    利益,这俩字几乎能解释一切怪现象。塑料粉丝背后的利益诉求,至今还没有可靠消息进行揭露,但我们猜测,很有可能是某些自媒体为了蹭流量,编造出来的。


    谣言之拜金脸

    被资本裹挟,只要给钱就刷屏。谣言在伪装成一个可信的发布者或平台推出,再加上买水军和热搜等多渠道的营销手段,形成了病毒式传播,从“以讹传讹”演变成规模化的借谣生利的商业获利链条。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金钱,下面这类谣言就更是赤裸裸的“要钱货”。

    “肯德基用的鸡有6个翅8条腿”、“娃哈哈AD钙奶和爽歪歪含有肉毒杆菌”,因为谣言短时间内多次引爆朋友圈,娃哈哈仅一个季度损失20亿,肯德基的假信息至少被转1300万次,每条每次转发费800元。

    娃哈哈、肯德基起诉了几家主要的造谣公号运营公司,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娃哈哈起诉的一家网络公司,其联盟下有近500个公众号,粉丝覆盖量在5000万以上。

    这些网络推手公司转发的真正动机是攒流量获取广告费,赚的是黑!心!钱!

    谣言之阴阳脸

    还有些消息是真假参半的,既不能说它全错,但肯定有失偏颇。

    这类消息背后多半有一个神秘的身影:商家。这些号称“营销策略”的套路一般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讲一些似是而非的“关爱健康”的故事,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群众中招。

    “竹炭除甲醛”已经成了我们的生活常识。但科学家告诉我们,事实没这么简单。没错,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竹炭的确能吸附甲醛,但功效并不显著。而且,在高温或密闭的条件下,竹炭还能释放甲醛,成为二次污染源。其实,最好除甲醛的方式还是开窗通风啦。

    但是,竹炭商家一遍遍告诉我们,甲醛有多可怕,只有竹炭才能救我们,慢慢地我们就被洗脑了。搬家装修,一定都要备上一袋袋竹炭,心里才踏实。然后,竹炭产家挣得盆满钵满。

    对这类谣言,我们唯一的辨别方法就是学习、请教。如果身边碰巧有相关领域的专家,私信他(她)。如果没有,就去比较靠谱的专业网站或者出身特别正点的微信公号查阅相关信息,比如科学松鼠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官方微信,造谣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谣言之高级脸

    政治、经济等严肃主题,也逃不过谣言的魔爪,游戏规则是捕风捉影,长着一张正经的高级脸,迷惑性五颗星。

    年初,还有一段短视频在网上四处传播,内容是“2018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新方案”,视频里有新出的调整方案细节和新的计算方法,有理有据,说得人怦然心动,不由得都套用一下公式,默默地计算一下自己的养老金。但很快,人社局就辟谣了,人家从来没发布过所谓新方案。

    其实,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段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视频单单就没说消息来自哪里,而且,发布者也没有署名。

    公共政策消息如果没有准确来源,而且没有署名的一般都是谣言。这类信息的正确获取方式是在官方机构和渠道查询、核实,通常官方渠道会第一时间公开发布。

    辟谣之独门秘籍

    写到这里,我已经快给造谣者们献上膝盖了。为了这篇文章,我可是搜遍了近些年来的流行谣言,发现造谣者的水平不断翻新,让我们防不胜防。

    辟谣的文章虽然费尽心思,却没那么好的传播力。可能是因为都是科学家写的,不会取惊悚标题吧~

    实际上,辟谣的文章比较严谨平实,大多会引用一些科学数据,面孔有点板,语气有点冷,读起来真是不那么有趣。

    不过,我也修炼出了“独门秘笈”↓↓↓

    每次亲友群被某条惊悚消息刷屏的时候,我就会去搜索相关的话题。但凡是那种说话老气横秋、数据资料满屏飞、而且又有明确署名的文章,我就点开来看看,因为往往这类文章,都能很好地破解刷屏的惊悚消息。然后,我再从里面挑一篇标题相对诱人的文章,默默地发到亲友群里~

    谣言不会止息,说不准在我挖空心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有造谣者正在捣鼓什么新鲜玩意儿呢。但咱不怕这个,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不压正,谣言再完美,总有被识破的一天。

    而且,我们吃瓜群众的眼睛也越练越雪亮了。所以,造谣的兄弟,放马过来!来一个劈一个,来一双砍两个,咱们死磕到底。

    欢迎关注  点赞  转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你还在给不堪重负的朋友圈添乱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qy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