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快清明了,买了回家的火车票。
“阿姐,其实你不用回来,我们搞得定,”老弟劝,“路途遥远,折腾。”
搞得定,指的是扫墓的拔草、铲土、堆土等一系列的活儿。我们老家叫拜山。
我自然知道他们能搞定,主要是因为自己多年没在家过清明,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回去一趟。
问了几个朋友,大家似乎都没计划回老家扫墓,甚是失落。老弟的劝说,自然是好意,但也让人觉得有点儿不是滋味。
想来,扫墓,其实就是做给人看的,是做给在世的人看的,是做给后代看的,表示:人间值得。
反过来,如果不去拔草、铲土、堆土、上香、摆祭品,不做任何相关的纪念活动,不做什么仪式,那么,活着的人对人世间应该是绝望的吧。也就没有什么动力好好活,没什么动力对亲朋好。
如果做了,就是在说,你看,人即使去世了,仍然有活着的人挂念他,为他做事,哪怕只是拔草、堆土。活着很好。
02
自家祖先坟墓的旁边还有别家的坟墓,后代互相不认识。刚好总有那么一两次碰到。阿伯、阿叔和对方互相分了烟,攀谈了起来。
谈论了什么,已不记得了。估计无非是来自哪里,是第几代子孙,年年来扫墓否,……有些后代迁到别处多年,清明也会不远万里来祭拜祖先。
如果没碰着面,大家也会好奇地看看旁边别家的墓碑,尤其是考究上面刻的时间,依稀记得有“光绪”“道光”。
自家比较远的坟墓也不是年年去拜,偶尔一年去,又重新讨论墓碑上的祖先,什么来头。
去世的人,就是这么被惦念着。
这或许就是另一种归属感吧。
03
大人经常用归属感来恐吓不听话的女孩子。
“对你们的大哥小弟好一点,不然将来嫁人了回娘家不给你开门。”
老弟的劝说,和这样的恐吓联系在一起,多少有一点似曾相识之感。
大人也经常这样骂熊孩子:
“不听话别回家。”
“不听话,爸妈不要你了。”
“不听话,不抱你了。”
这样的方法通常很有效。试问,还有什么比剥夺归属感更令人害怕的呢?
求一种归属感,但觉得这次回去扫墓怕是最后一次了。
路上行人欲断魂,未行已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