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也顺利的通过了院试,而且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拿到了案首。
十三岁的秀才已经够出名的,再加上个案首,一时之间,李鸿志的大名就传遍了整个青洲,传到了京都。
“主子,大少爷考中了,而且拿了案首。”徐永来兴冲冲的来主院给李婧文报喜。
“不错,家里有喜事,府里全体人员赏三个月的月钱。”李婧文心里很高兴,她的弟弟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踏进了科举的门槛。
洵郡王府也得到了消息,云殊和楚云希都为三宝高兴。
“以前只知道三宝聪明,没想到这么厉害,小小的年纪不仅考上秀才而且拿到了案首。”
“如果他以后能进入官场,对我哥也是个助力。”
“不说助力,至少不会拖你哥哥和嫂子的后腿。”云殊满意的点点头,她要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好好看看,李家也是不可小视的。
相对于京都的平静,此时的五里亭村却沸腾了:他们村不仅出了个郡主,还出了个少年天才,十三岁的秀才,十三岁的案首,至少在青洲还从未有过,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里正、族长、族长们坐在那里,一个个的抚着胡子大笑:他们李家终于要倔起了,李婧文虽然是个郡主,但是总归是个女孩子,总有一天会嫁人的,而三宝,却实实在在是他们李家的人,越有出息,对李家的影响也就越大。
“连仲老弟,恭喜你,你们家出了三个秀才了,你就等着当老太爷吧。”看到李连仲,大家纷纷给他道喜。
“秀才只是迈进了科举的门槛,以后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李连仲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五味杂陈。
被断定为世代长工命,他们两口子早就放弃了二房,先是出了个郡主,现在又出了个秀才,眼看着就要倔起了。
而被断定为贵命的大房,虽然也出了两个秀才,但是李家荣快四十岁了,早就放弃举业,而大宝也年过二十了,去年虽然考中了秀才,名次却是吊车尾,那含金量跟三宝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秀才虽然只是迈进了科举了门槛,但是三宝才十三岁,以他的聪慧和努力,加上家华的财力支持,他总有一天会鲤跃龙门的。”
“对,三宝才读了几年书,就考中了案首,前途不可限量。”有人附和的点点头。
“听说六宝读书也不错,现在虽然在基础班,但是考试的时候从来没有得过第二名,家华和云娘那么老实,没想到生出来的儿女却一个比一个聪慧。”
“对,我家孩子跟他一个班,听夫子说,他读书的天赋一点也不比三宝差,他启蒙更早,以后也必定有一番造化。”
“这还得感谢连仲叔把他们分出去,不然,他们哪有读书的机会?没有机会进学堂,天赋再好也没有用,不能进学堂,他们一辈子只能窝在这五里亭村修理地球,为他们的伯父和兄弟们服务。”这时,有人嘲讽的说。
“听你这样说,婧文和三宝他们还真得感谢连仲叔,如果不是家华哥伤了腿的时候,果断的把他们一家子扫地出门,他们家哪有今天?婧文早就卖给于家老爷作妾了,三宝和六宝也只能在家里种田、打猪草和挖地龙。”有人附和说。
“当初还说家华哥是长工命,他的儿女不是长工就是丫鬟,看现在,莫说这五里亭村,就是青牛镇都没有几个比得上家华哥的,所以说人不能太偏心,天知道哪朵云会下雨?”有人冷笑着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