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
又是凌晨,家人们早已经睡了。
最近我一直在家,孩子们看动画片的时间也比较多。昨天看的一集<小马宝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喜欢看书是不是书呆子?
先说一下主人公:小马宝莉的主人公紫悦、云宝、碧琪、珍奇、苹果嘉儿、柔柔等6匹小马都是女孩,但却个性鲜明,各有所长。其中紫悦是宇宙公主的得意门生,爱看书被誉为“书呆子”,但最后凭借出色的能力成为了“友谊公主”;云宝、苹果嘉儿都比较活泼好动,奔跑起来速度极快,说话声音较大,按照中国传统观念来看一点也不淑女,名副其实的“女汉子”;碧琪是派对高手,擅策划派对、爱吃甜食,热情助人;柔柔有一项特殊的技能:能听懂所有动物的语言,擅驯服一切动物,很温柔说话声音很小。——这里面人物性格塑造的很成功,我特别佩服美国文化的包容性,各种性格都包括了却并未厚此薄彼。
这集中,云宝不小心将一只翅膀弄伤了,住进了医院。朋友们来看她,紫悦送她一本书希望能陪伴她这几天。但云宝坚持不看,说她才不要像紫悦那样变成书呆子呢,坚决不看!但是在医院确实百无聊赖,她最后选择了看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晚上打着手电筒看一晚上……伤情转好,医生让她出院她都不想出院;无奈,出院后她晚上又想看书就潜伏回医院偷偷看书,却被误认为是小偷,虚惊一场。最后在朋友们面前,云宝不好意思地承认:她喜欢看书,同时也欣喜自己并未因看书而变成书呆子。
不知道各位感想如何,我个人看完后记忆深刻。其实我也很赞同“多看书”。选择好了,阅读书能给人百利而无一害。
比如现在提倡的亲子阅读、睡前讲故事等,既能加深父母与孩子之前的感情,也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讲故事,还能积累词汇量、积累语感,为将来进入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别的不说,上了一年级,擅阅读的孩子优势就比较明显体现出来了。如做数学题,不会读题目就理解不了题意或者理解错了,经常做错题——我家就爱这样:比如现在有6盆花要浇水,那边还有3盆花没有浇水,一共有多少盆花没有浇水呢?这时我家的算式就是6+3=9,老师批语是“9是从哪里来的?”我问女儿怎么弄得,她说看不懂,就随便写了一下,让人哭笑不得。语文呢,一年级就有了阅读理解类的题,还有填空题但是让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天空。如描写云朵有的像白羊、有的像草莓,这是说羊、草莓和云相似的地方是();还有第*课,天山的小朋友想去()看();北京的小朋友想去()看()——如果不会读课文或者说理解不了课文意思,就明显不会这些题。每次女儿问我,我都让她多背几遍课文,背着背着就出来答案了。
等年级再高些,还要增加作文题,这个除了一些技巧外,大量的词汇量只靠课文学习是不行的;必须增加课外阅读量;而数学越来越多的应用题、再到后面增加的物理、化学等,读书少估计都看不懂题意了,更别说做题了。
更何况现代社会还倡导:人丑应该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个人觉得,读书多了以后个人的自学能力也特别强。一般来看,书分为:教材类、消遣类、学术类、经典类、畅销类几种。抛开前两类不说,读懂、读好经典和学术类的书,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估计也难消化掉;更何况,多读书也能将自身的写作能力提升。现在社会倡导的无论是哪类技术类人才、无论是在职或不在职、老或少、政客还是打工者、管理者,都建议能写文章,写好文章,在互联网+的时代,分享是大势所趋,其实能说也行哈,还有语音和视频呢。
不过看书多了,确实有人能变成书呆子。但现在碎片化的时代,能安心看书的人本来不多,能变成书呆子的人就更少了。但书卷气重的人也并不是不好,有时候就看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了,还是那句话,在互联网+的时代,讲究模式变化讲究资源整合。典型的例子是,《康熙来了》中蔡康永书卷气重,但他自己亲自挑选了小S作为搭档,从此成就了两个人也成就了节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