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我兴奋、感动、无奈。是否应该对此秉着一种执着的态度?我是大山之中的孩子,而父母的心愿也是让我们上学、出本事。只是我总抓不牢这个机会,也算是颇为无奈。高中毕业后,似乎完成了自己的一个阶段。
我并没有放弃对书的执着,只是可笑的在想——这会不会使我变得很“清高”,与家乡的环境不相符呢?书读多了,自然有自己心中的一个世界,而现实呢,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是脱了节的。嗯!太过可笑。
凭借自己对生活的感知,我深深地知道平凡是怎么一回事。然而平凡如果被现实所演绎,就会露出他另一幅“尊容”。我们似乎羡慕于这样的幸福、平凡的日子,原来我们思想会被太多“先进”所迷惑。我们追求安逸呢,还是追求一种第一的美感?
不得不承认环境造人。难道世界真的要走向两个极端吗?被现实所笼罩下的读书人,怎样才能走出自己所幻想的一个怪圈呢?太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但伴随着我们长大,有很多地方都已经长“硬”了,顽固僵化了。
是物质影响精神的,还是精神决定物质?在这个有型与无形的世界里生存,是笨一点好呢,还是傻一点呢?读书人总是用文字为自己堆建一座理想的宝塔,活在自己的虚伪世界里。而作为平凡人的我们,又不得不服从与现实,屈服在他无形的控制下,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牵制!
其实读书与未读书就是一点区别——读书人有自己一片理想的乐疆,靠着精神走过生命的日子;而未读书的人,多牵制与现实,活着自己的“技巧”我们最终达到的目的都是死亡,只是面对死亡,我们的态度或许不同。
读书多,或许能够过早地看透一些事情,而活得很累。因为注重精神生活,所以有了难得糊涂的追求。换句话说,自己更羡慕傻子的生活,很快乐很自然。
对书要抱着什么样态度呢?或许不该过多听信书本吧!毕竟是人用思想编织的一张网,而我们却是愿者上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