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问题杂货铺
当孩子害怕时,逼迫孩子面对就能让孩子勇敢吗?

当孩子害怕时,逼迫孩子面对就能让孩子勇敢吗?

作者: 14777601e7d1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20:45 被阅读222次
当孩子害怕时,逼迫孩子面对就能让孩子勇敢吗?

当孩子表现出害怕的心理时,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不勇敢、太娇气,孩子胆小就应该严厉的训练他(她),训练多了,孩子自然就胆大了。特别是男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因为某件事情表现出害怕的心理时,家长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都这么大了,还是个男孩,男孩就应该有男孩的样,就要勇敢,你怎么老是这么胆小?你看看别人女孩都比你勇敢!”然而,类似这样的话说多了,孩子很有可能会觉得家长一点都不理解他此刻的心情、感受,越是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孩子,心里就越没安全感,心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一般来说就会越胆小。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点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01.理解孩子害怕的心理。

先不说孩子,作为成人,我们也一定有因为某件事情感到害怕的时候吧?!试着问一下自己,当我们因为一件事情,心里真的觉得害怕时,我们是希望这个时候有人对我们说:“这没什么好怕的!不要那么胆小嘛,尽管去做好了!”还是希望听到有人用理解的语气对你说:“是啊,做这件事情如果心里没底、没有经验,是会让人很紧张的。我第一次这样做时,心里也很害怕呢!”

我想,一定是听到后者说的话,会让人觉得自己的感受被理解,心里也会更舒服吧?!

孩子因为能力功能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于这样的感受和反馈会更加敏感和在意。所以,不管是几岁的孩子,当孩子表现出害怕时,家长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此刻他们心里的真实感受。

当孩子害怕时,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看你真的是很害怕!妈妈也有这样害怕过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有人理解他的感受。

02.觉察反思以往对孩子养教模式,发现可导致孩子变得胆小害怕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和引导。

在有些家庭里,家长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孩子所谓的“独立性”和“勇气”。

这种家庭里,家长往往很少给孩子抚慰、陪伴、拥抱等肢体接触。在孩子能力还不足时,家长就一定要要求孩子自己独立处理任何事情,并在孩子遇到困难、挫败、失败时,也不给孩子提供任何的安抚和帮助,或是在孩子做事的质量或速度达不到家长心目中的期望和要求时,就开始指责孩子。

这样的孩子,在短期内看似可能做事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强,但是,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过家长足够的爱和呵护,心里的安全感很是缺乏,外加做不好事情就会被指责,所以,他们很害怕自己做的事情不够好,而且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只要别人说他做的事不好,他们就很难自己对自己做的事情保持信心和自信,表现出来的就是做事畏缩没自信,胆小害怕。

在这种情况下,若想让孩子变得真正自信、勇敢,家长就要多给孩子一些支持、陪伴,平时多和孩子进行一些肢体接触,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在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要多给予孩子合理的支持和帮助,在孩子做不好时,对孩子表示理解,先协助孩子一起做,并鼓励孩子,相信他一定会越来越好。心里能感受到支持和爱,有满满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激发出内心真正的勇气和信心。

有些家庭则正好相反,孩子从小就被家长过度保护、溺爱,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统统替孩子包办了,孩子想自己做点事情时,家长总是以“你还小,还不会做!”或是太危险这样的话来阻止孩子自己动手,这样的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爱护,和家长的情感连接也很到位,但是,由于孩子一直是被照顾呵护着的,缺乏自己动手和锻炼的机会,潜在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自己自身的能力不足,也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

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多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同时还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比如,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给他们一块小手绢,让他在你的帮助下自己把手绢洗干净,或是在你打扫卫生时,给他准备一块抹布,让他帮助妈妈把桌子擦干净;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在每天准备做饭时,在妈妈的指导下帮助妈妈切洗一些容易切洗的菜,通常情况下,孩子是很享受和妈妈在一起愉快互动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又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孩子帮忙做事的能力,只要孩子自己有能力了,心里的自信和勇气也就会被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了。

03.想让孩子勇敢自信,家长的影响和榜样作用很重要。

有些家长,成天要求孩子要怎么自信怎样勇敢,自己却在遇到很多事情时表现的非常紧张害怕。

比如,有些妈妈在和陌生的人打交道时,表现的很生硬、紧张,却要求孩子要见人有礼貌,要喊人,要外向、大方、社交能力强。不管什么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长要想孩子阳光自信,家长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调整自己内心紧张的状态,让自己做一个好榜样去以身作则影响孩子。同时,从大脑和心理发育的成熟角度来说,家长作为成人,通常情况下自我调节和察觉能力是要比孩子强的,所以,家长先要尽量改变自己,这样孩子很可能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自信勇敢。

04.通过小步骤训练孩子,帮助孩子逐渐激发出克服害怕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孩子害怕做一件新事情,家长可以通过小步骤来训练孩子,让孩子体验到挑战成功的感觉,激发孩子的信心。

比如,孩子害怕晚上一个人睡觉时,家长可以先坐在孩子床边陪着孩子,等孩子完全睡熟后再离开,并告诉孩子,如果他有需要,只要叫一声你随时会过来;渐渐地,可以坐到孩子卧室的另一处陪孩子,再逐渐坐到客厅,一步一步隔远与孩子的距离。

如果孩子害怕一个人和小伙伴或陌生人打交道,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先在孩子身边陪着孩子,鼓励孩子和别人互动,待孩子稍适应后,可以退离孩子远一点,但可以让孩子看到你、听到你的声音,这样,孩子在一次次有安全感的成功体验中,就会激发出信心和勇气了。

05.通过利用孩子擅长的事情,引导孩子把信心迁移到害怕的事情上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和害怕的事情,在孩子害怕做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要一再把目光和思想都集中在要怎么训练孩子做这件事的目标上,家长可以通过孩子做的好的事情,引导孩子找到自信的感觉,从而让孩子有做好不擅长的事情的信心。

比如,孩子在外面很害怕和别人交流,但在家里有时说的话、想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大人想出来的都要好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和别人好好交流互动,你在家很多时候的思维逻辑比爸爸妈妈都要强呢!”孩子害怕一个人睡觉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自己一个人睡觉,平时晚饭后爸爸妈妈出去散步时,你都可以一个人在家做作业是吧!”

通过孩子做的好的事情,引导他把这种感觉和信心迁移到有些害怕的事情上来。这样做,有时比单纯逼迫孩子勇敢要有用的多了。


每个人的勇气和信心,多数都是在一定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从内心生长出来的。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做事胆小害怕,第一时间没有去找到孩子背后的真正原因,而是一味地单单通过各种狠心的训练方式逼迫孩子去训练勇气,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就会越弱,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胆小,家长也越来越着急。

只有找到孩子胆小害怕的真正根源,然后在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有用的方法引导孩子、训练孩子,孩子内心才会越来越有力量和勇气,才会越来越勇敢。

我是莲子,一名儿童教育爱好者。

此文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多多指正。

如需转载此文,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如想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扫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

欢迎大家加我微信

相关文章

  • 当孩子害怕时,逼迫孩子面对就能让孩子勇敢吗?

    当孩子表现出害怕的心理时,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不勇敢、太娇气,孩子胆小就应该严厉的训练他(她),训练多了,孩子自然...

  • 陪伴孩子的恐惧

    孩子害怕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 宝贝,要勇敢一点,大胆一点。 我们以为:让孩子独自面对害怕,就是练习孩子的胆量! ...

  • 【拍照记录生活】图书馆元旦绘画展览&摘录:直面恐惧和害怕

    如果不确定结果如何,但这件事必须发生,那么不妨就放手一博吧。 当妈的自己都没直面过害怕,那就别指望能让孩子勇敢。 ...

  • 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怎么办?

    做为父母,你是否害怕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当孩子大哭大闹时,你是否感到束手无策?你有没有大声呵斥、禁止孩子哭闹?你是...

  • 当孩子害怕死亡时

    孩子最怕和父母的分别尤其是妈妈的分别,孩子对分别的理解是心的分别,因为孩子是用心和大人交流的,而我们父母理解的分别...

  • 做一个勇敢的人

    怎样做一个勇敢的人?就是勇于面对困难的孩子。怎样做一个勇敢的人?就是遇到困难时不退缩的孩子。怎样做一个勇敢的人?就...

  • 面对害怕的孩子

    20111117 面对孩子的害怕!今天晚上睡觉灯关了之后儿子开始哭。我问怎么“怎么啦 亲爱的?” “妈妈我害怕” ...

  • 面对孩子犯错时问这八个问题,你会有新发现

    今天我分享的话题是《面对孩子犯错时》,面对孩子犯错时尝试着问这八个问题: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关注的8个问题...

  • 认识错误,错误意味着机会而不是失败。

    当孩子做出错误的、不合理的举动时,我们就会就这个错误而去大发雷霆,批评职责孩子的错。孩子渐渐的会产生害怕,...

  • 梦想焕发

    陪女儿溜冰,看到孩子无数次摔倒,又无数次勇敢站起来,心中突然萌动。孩子比我勇敢,我现在害怕跌倒,惧怕跌倒后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孩子害怕时,逼迫孩子面对就能让孩子勇敢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am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