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00年,二十八岁的白居易高中进士,得意洋洋地在慈恩寺下写下诗句“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时,与白居易同一年出生的刘禹锡早就在七年前的793年考中进士,此时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投入政治改革的大潮中了。
刘禹锡大起大落的人生中,总是精神振作,豪气冲天,不负“诗豪”称号。
在肃杀的秋天、人生的低谷,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元和十年(815)春天,十年贬谪后回京,面对权贵,“诗豪”刘禹锡毫无怯色,朗声吟出“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贬,又是十三年的凄风苦雨生活,828年,打不死的小强回来还是“诗豪”本色,走在荒芜的玄都观中,他追问“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四年后的唐大和六年(832),刘禹锡被任命为苏州刺史。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诗豪一边与好友白乐天调侃,一边在苏州大刀阔斧施展抱负,开仓放粮、判冤决狱、兴修水利、造福一方。
这一年,刘禹锡已经六十周岁了,他一直在苏州干了四年,是“苏州三刺史”中在苏州刺史任上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嘉奖、百姓感恩。
韦苏州、白乐天主政苏州,是苏州之幸。诗豪刘禹锡的到来,是“苏州三刺史”的灿烂收尾,更是苏州人的幸中之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