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后,回老家的次数变少了,说是忙,其实都是借口。即使回家,也很少参与劳动,每次回家,父亲都是早早的准备好,哪怕他再忙,也不会轻易让我们去帮忙。
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姓董,四十岁上下,高高胖胖的,走起路来劲头十足,没有一点因胖带来的不便。
那时的老师大多是一边教学,一边还要种地,董老师也不例外。董老师的家就在学校的驻地龙王庙村,平时上下学十分方便,董老师的儿子与我同班,当时关系一般,三十多年过去了,虽是同学,但联系甚少。听说董老师的儿子在南方做些生意,过的还算不错,而董老师由于身体肥胖,前几年得了偏瘫,现在应该在老家居住。
记得小学时每年的假期不止寒假和暑假,还有一个秋忙假。由于大多数老师家里面都有耕地,每当秋忙时节,作为老师的他们不但要教学,还要忙于收秋工作。那时不像现在,机械化作业,几天时间就可以忙完收秋和耕种,单是要完成收秋工作就需要个把月的时间,再加上耕种,时间就更长了。
为了让老师们集中精力做好教学工作,一般情况下,在秋收秋种季节,是要放假两周左右的时间的。当然,老师们忙着收秋,学生也是要回家帮忙干活的,虽然年纪小,但是干起活来也不甘示弱。
董老师家有一块地就在学校的南边约一里地处,与我们村的地只一路之隔,他们村的地在路的北边,路南就是我们村的地。平时上学要走的南北路是要路过董老师家地头的,有好多次上学路上曾看到董老师在地里边忙活,所以董老师家的地的位置我们再南边居住的同学都知道。
春季学期开学后,万物复苏,大地一片春机盎然,绿油油的麦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伴随着不断生长的麦苗,麦田里的杂草也与日激增,田间薅草就是此时农民经常做的主要工作,在田间地头,经常看到有人在薅草。
有一次,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去上学,当走到董老师家地头的时候,看到董老师正在地里薅草,那时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其中一个同学建议我们帮董老师的忙,当我们走到董老师身边表明来意时,董老师一开始有些犹豫,因为害怕耽误我们学习,在我们的软磨硬泡下,董老师只能答应了。
在董老师的指引下,不大一会儿,每人都薅了一大堆草,当问及董老师如何处理这些杂草时,董老师说全部抱到学校吧,因为这是大家的劳动成果,要让其他同学看一看。
知道了董老师同意我们的做法,以后的一些时间,我们几个经常选择提前一会出发去学校,目的就是在路上拐到董老师家的地里面帮忙干活,当然,很多时候是在董老师不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的。薅的草也不再抱到学校,而是扔到了地头的河沟里。
不过,这样的地下活动还是被董老师发现了(据说是有老师上班时看到了),董老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先是表扬了我们爱劳动的行为,嘱咐我们在家也要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农活,然后让我们停止了帮他干活动行动,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把要把时间花费在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等将来考上大学,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们谨记董老师的教诲,心无旁骛,努力学习。在那个年代,农村能够考上大学的人不多,但是我们几个后来都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我想,这应该与董老师的教诲不无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