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女友”
菩萨蛮
(唐)无名氏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两句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看到牡丹花上朝露像珍珠般闪烁,美人于是折了一朵向庭前走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是故事的发展,
恰好遇到了“檀郎”,于是,美人“含笑”问:“是花漂亮呢还是我漂亮?”
檀[tán]郎原指潘安,这里则是代指女子爱慕的这名男子。
“含笑”二字可以看出这是天真可爱的美人在有意发难。
情郎却坚决不给面子,故意要气美人,说:“当然是花漂亮啦!”
一个“故”字,打情骂俏的风味就出来了。
“须道”就是“却道”的意思,情郎心里肯定在想:“哼!我就不按套路出牌。”
不按套路出牌?那有你好果子吃!
于是来到了故事的高潮部分——
“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美人一面发娇嗔,一面把花揉碎(挼[ruó]:揉搓)打在这个“薄情寡义”的情郎身上。
全词仅44个字,我们却看到了他们纯真的戏闹,也仿佛听到了他们吃吃的笑声。
小情侣间的浓情蜜意跃然纸上。
据《尧山堂外纪》记载,唐宣宗就很喜欢这首词,后来还出了一个公案:
时有妇人断夫两足者,上(宣宗)戏语宰相曰:“无乃‘碎挼花打人’耶?”
一个恶妇把丈夫的两条腿打断了,宣宗得知后,笑对宰相说:“这不就是‘碎挼花打人’么?”。
到了宋朝,著名词人张先也饶有兴致地山寨了一把这首词(能被大词人山寨,也足以说明此词之妙):
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帘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刚道“花枝好。”
“花若胜如奴,花还解语无?”
可以看到,除了最后不同,其余基本相同。
但也别小看了张三影的创意,他这里就用到了一个很有名的典故来替代原句: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某天,皇宫的太液池开出了雪白的莲花,玄宗和皇亲国戚们一起设宴观赏,大家交相称赞。因为怕杨贵妃吃醋,玄宗忙指着她向大家宣告:“莲花再美,怎么能比得上我这会说话的名花呢?”
这就是成语“解语花”的由来。
张先这首词里的美人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来反驳情郎:花能像我这样善解人意吗?
可以看出这真是一位机警善辩的女孩。
明代大名鼎鼎的唐伯虎更是掌握了上述两首作品的精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写下了另一首十分经典的诗:
《题拈花微笑图》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将来对镜比红妆。
问郎花好侬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
可以看出美人还是那个美人,情郎也还是那个情郎。
只不过花由牡丹换成了海棠,
多了一个“将来(拿来)对镜比红妆”的自恋场景。
但唐伯虎真不愧是唐伯虎,
最后,他又创造性地给佳人加上了一句台词——“请郎今夜伴花眠”,
这样,佳人“娇嗔”的形象就更加活灵活现了。
其实,爱把自己的容颜与花对比,较上真、吃上醋的,还真不止以上几位。
来看看文艺女青年最杰出的代表——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花太漂亮了!担心情郎看到后,觉得我不如它漂亮。
好,索性我把花插在鬓间,和自己做个对照,要情郎看看,到底谁胜过谁。
明代沈野的《采莲曲》中也记载了这么一个女孩:
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
你说芙蓉花比我漂亮,那好,今天我就来江上采一采芙蓉。
你这人怎么这样呢?说好了芙蓉好看的,怎么我采芙蓉的时候光看我不看芙蓉啊?
这首诗在清代时又有了翻版:
有一富家,在湖塘周围遍栽芙蓉。一到秋天,芙蓉盛开,满塘花影,赏花的文人墨客,都赋诗夸赞芙蓉之美胜如美女,连西施也比不过它。有一女子听了心中很不服,就在赏花亭上题了一首七言绝句。诗曰:
芙蓉花开满塘红,
尽道芙蓉胜奴容。
昨日奴从堤上过,
如何人不看芙蓉?
这些打翻了醋坛子的诗词,每次读,都叫人忍俊不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