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的“在教学现场”,例举了他在课堂教学中的听评课,十三个案例的探讨片段,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摘录那些让我觉得特别被点拨的语段,记录一下下我的收获吧!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结合学情
我们要怎么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刀切的从原来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或问,一下子放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因学生的特点而异的,有的学生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学生需要与他人交流,在别人的刺激、提醒下理解;有的学生更适合于听老师分析;有的学生就是要在动手实践中才特别容易掌握知识。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先了解班上学生的情况,再来作出最适宜的选择。
把简单的事说幽默
把简单的事说生动,哪怕是一个讲了十几遍的打酱油的故事,也要说的投入生动,打动现场的听众,这应当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本领。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但更喜欢听的是好玩有趣的故事,我们要能有把每一个在课堂上呈现的故事都讲得让人喜欢,通过一个故事,记住一个课堂。
公开课要真实
上公开课无论是紧张还是从容,这都是正常的感觉,人之常情,也是我们说的生命在场的反应。上公开课,尤其是有利害关系的公开课,我们无法摆脱心中装着听课老师而备课、上课的顾虑。但是,课堂上依然要有教师个人所具有的自在的追求,我们平时教学的一贯主张、教学理念等,还是要真实的展现出来,被别人欣赏与肯定就是我们公开课教学的目的之一。
课堂也是一种人际交往
语文课堂要更多的体现人际交往,要有助于语言的使用、表现,它会超越知识的获得。
老师本身是学习最好的教材,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表达里学到丰富的语言,学到具体情境里生动的、活的词汇;而且在人际交往中,教师或同学的交流姿态、表情、音量、态度、表现力、眼神等综合素养,都能让学生清晰可感,对提高学生的自信,促进大方、流利的谈吐等有着极大的帮助。
教育有时可以用些温柔的惩罚
是“惩罚”而不是“体罚”!且不说体罚与惩罚有着极大的差异,就说惩罚这个词,很多人就会立刻把它与“打”“站”等具体的细节联系在一起,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违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伤害到师生关系,伤害到学生心灵。
有时,教育可以用些温柔的惩罚,比如罚打架的孩子拥抱在一起、罚乱丢垃圾的孩子打扫卫生、剥夺不遵守规则的孩子参加某次活动的机会……惩罚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意识到,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
教育是慢的艺术
不同的人获取知识所花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也正因如此难,才需有要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宽容。这个过程,是需要耐心的,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教学千万不能让学生感到厌烦,感到学习知识的疲劳,如若是这样,就离教育目的更远了。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有力手段
朗读是语文教育最有力的手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最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语文课离不开朗读,教师的范读就是很好的教学。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要读到学生心灵处,让学生有心灵的震颤,仿佛天灵盖被打开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