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宣皇宫中脂粉箱,青花素瓷出上方。”
——《宣德窑青花脂粉箱为莱阳姜仲子赋》清·毛奇龄
中国的青花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代,延续至今,在海内外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被称为中国的国瓷。而整个明朝200多年的历史中,又以宣德青花为尊。宣德青花所用青料为“苏泥勃青”,烧成后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与浓艳的青色相映成趣;宣德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色泽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著称,被认为是明代的青花瓷器之冠。
青花瓷而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烧成合格品非常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
战国 青铜蟠虺纹带盖豆青花瓷豆出现于明代宣德朝(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139,图131)。“豆”作为重要礼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为盛食器和礼器,作为礼器常与鼎、壶配套使用;用豆之数,常以偶数组合使用,故有“鼎俎奇而笾豆偶”的说法。《周礼·掌客》载:“凡诸侯之礼,上公豆四十侯伯豆三十有二,子男二十有四。青花瓷豆造型则源于此,其造型较为简化,不带环耳。
明宣德·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豆这一对明宣德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豆,盖做珠宝钮,似莲籽,顶部珠宝钮围饰瓣形纹饰;豆子母口相合,弧形面,豆口微敛、高圈足外撇,外壁主题纹饰绘制缠枝花卉纹,高足上绘饰回纹一周,沿足处绘莲瓣纹。
明宣德·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豆此礼器形制朴实饱满,缠枝花卉纹饰自然明快,为进口苏料绘制典型的宣德瓷器,光线下显宝石蓝发色立体感极强,铁锈斑明显,晕散效果好且凹凸不平,这种进口苏料之宝石蓝颜色是无法仿制的,在自然光下则显示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显得庄重朴实,青花晕散、釉色显鸭蛋青颜色;光线斜照下有紫红色的锡光效果符合进口苏料特征。
明宣德·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豆细节图此对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豆造型端庄典雅,以青花釉里红绘画纹饰。青花发色艳丽,深入胎骨,全器胎骨厚重,釉色白中泛青,细腻如凝脂;底足有“宣德年制”篆书款,做工精细,纹饰饱满,符合宣德特征。
明宣德·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豆细节图 明宣德·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豆底款 明宣宗·朱瞻基明代瓷制礼器的原形来源于商周,制作与装饰手法由景德镇御器厂提供,比陶器、青铜器更富于个性化和多样性;而明代瓷制礼器的生产,也使景德镇御器厂的制作瓷器的水平大为提高,并且为整个明代和后代的制瓷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瓷器在世界上赢得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明代,尤其应当归功于明代瓷制礼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