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得到专栏、公众号文章中经常看到“知行合一”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人关注呢?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概念,为什么受到那么多成功学、鸡汤文的青睐呢?
知行合一,简单的说就是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的统一。这是中国明代中期的一个思想家王阳明心学的重要思想。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王阳明的心学是儒学的一个分支,儒学的目标的成为圣贤。在王阳明的心学之前,儒学实现目标的方向基本是向外求。首先找一个人格榜样,然后盯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君子和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知错就改,积累到一定的时间,最终就能成为圣贤。
王阳明的心学讲的是向内求。他想的是,圣贤和我都是人,我们都是圣贤,不同的是,我的心灵被贪嗔痴慢疑给污染了,圣贤可以控制自己乱七八糟的污染物。如果我把这些剥离,我就是君子、圣贤了。
向外求的过程中容易变成追求功利色彩的东西,比如原本读圣贤书是为了当圣贤,但是古时在王阳明心学之前,只有掌握话语权的人才能称为圣贤,每个人在读圣贤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仕途、掌握话语权。从王阳明的心学开始,因为每个人心里原本都有圣贤,人人都变得平等了,人人都能看到希望。
不过向内求有一个问题是没有标准。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不一样的,别人看不到对方内心真实的情况,相互之间没法按照一个标准相互质疑、否定。
知行合一的心法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第一个角度:
追求知行合一,可以带动我们升级良知和认知。首先,从知到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作出选择。但是选择太多了,而且每一个选择看起来都有道理。但是,只有行,才能知道选择是否有问题,才能反过来纠正知,提升知。而人与人之间,本质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那么追求知行合一,就会带动我们升级原有的认知,获得成长。
第二个角度:
知行合一,讲的是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相当于用推导的方式探究事物之前的关系。与之相对的是枚举,一个一个列出知和行之间都有哪些。如果能够抽象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而用一种方法解决其他相关的问题,自然会节省很多时间和资源,达到高效解决问题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