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殷悦的诗词课之三:(气节篇)-要留清白在人间

殷悦的诗词课之三:(气节篇)-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 青蛙王子原创 | 来源:发表于2019-08-10 22:17 被阅读0次
    殷悦的诗词课之三:(气节篇)-要留清白在人间

    3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同样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作者是明朝的于谦。整个大明王朝,名人辈出,与其他牛人相比,于谦不能算是很有名的一位。但是,于谦刚毅正直的气节、临危不惧的胸怀、恪守尽忠的精神,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明王朝整个天空。我们先解析一下这首诗,然后通过历史再去了解那个有血有肉的于谦。

            这首诗名为《石灰吟》,意思不难理解。表面是在讲石灰,而实际是作者在写自己,勉励自己像石灰一样,要经得起任何严厉的考验,做一个纯洁清白的人。整个诗的意思是:石灰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殷悦的诗词课之三:(气节篇)-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十七岁,和他早年便立志要做个青史留名的人有关。他的偶像是文天祥,把对文天祥的赞词写在了自己的书斋:“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于谦从小就立志将来要做一个像文天祥一样的人,而事实上他做到了。下面我们就从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来开始了解一下这位千古忠烈的伟大事迹。

            明朝历史上有很多著名事件,例如“建文帝之谜”、“蓝玉案”等等。而“土木堡之变”也是其中之一。正统十四年,蒙古人再次向大明王朝发动进攻,作为皇帝的朱祁镇御驾亲征,这位年仅23岁的皇帝听信了奸臣王振的谗言,却不知道这一去他要付出的代价和即将到来的传奇经历。最终在土木堡这个地方,20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皇帝被蒙古人掠走。朝廷上下震惊了。代皇帝朱祁钰耳边全是建议撤退和迁都的声音,在蒙古人的弯刀下,整个帝国摇摇欲坠。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于谦不是天生的英雄,但至少在危难之际,他做出的正确的判断和采取的果断的措施,所以让他青史留名。这时的于谦,位居三品大员,他的一声怒吼,坚定了朱祁钰抵抗的决心。

    殷悦的诗词课之三:(气节篇)-要留清白在人间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于是这位书生肩负起了保卫京城的重大责任。虽然他没有打过仗,但是通过自己严格的纪律和执行力,以及高效的布放调度,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最终赢了。如果蒙古人攻破京城,明朝的历史就会被改写。于谦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无论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历史上,许许多多有能力、有品格的英雄往往都有个悲惨的结局,于谦也不例外。被俘的皇帝朱祁镇后来回到了明朝,但是朱祁钰已经成了皇帝。最终他通过一帮小人策划的“夺门之变”又重新夺回了皇位。而在这些小人的谗言下,朱祁镇杀了于谦。英雄的一生就此完结。

          《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时就写下的诗篇,也是自己人生观的写照。于谦所具有的性格、意志、气节是人性中极为宝贵、最具光彩、最有意义的精髓。诗中所彰显出的精神闪光点,照耀着历代无数英雄志士。这种完美的人格将永世长存。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这段话对于于谦再合适不过。

    殷悦的诗词课之三:(气节篇)-要留清白在人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殷悦的诗词课之三:(气节篇)-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md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