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我和我的祖国》:讲不好故事的导演该有多可怕

《我和我的祖国》:讲不好故事的导演该有多可怕

作者: 少校的海 | 来源:发表于2019-10-11 19:26 被阅读0次

    01

    今天想说的是《我和我的祖国》中,执导《白昼流星》部分的陈凯歌导演。如果把执导这7部短片的导演比作一个优等生班级的话,陈导无疑是把平均分值拉低的那一个。

    除代表作《霸王别姬》之外,陈导似乎从未讲好一个精彩故事;至今,那部神作《无极》仍被钉在其作品的耻辱柱上。这一硬伤魔咒,又再次印证在《白昼流星》里。

    没有核心矛盾就没有好故事的诞生

    在罗伯特·麦基著名理论著作《故事》中,一再重申过一个观点,在传统大情节的故事结构中,单一的主人公、核心的矛盾或者说主人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鲜明的故事类型主题,是使得一个故事具有张力,吸引观众把目光牢牢钉在银幕上的本质原因所在。

    在《我和我的祖国》中,其他6位导演都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前夜》一开始就让观众和主人公一起心跳: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电动升旗仪式顺利进行吗?围绕这一核心矛盾,主人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包括生理上恐高的障碍。在他爬上旗杆的最高处,这一伴随“紧张”的情绪释放和“爱国”情感主题的升华,都达到最高点;因而,在主人公流下眼泪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为之共情。

    在《相遇》中,如何体现“奉献”的主题;而在奉献中,我们的主人公付出了怎样的牺牲?如此宏大的价值观,导演巧妙地选取了“爱情”这一人性化的载体。爱情的美好和爱情必须面对的无奈结局,使得悲剧的力量将时代的主旋律升华到极致。《夺冠》在故事的开始,就把小男孩置入是和心心念念的女同学告别,还是手扶天线让街坊邻居顺利地看完女排夺冠,这一矛盾冲突结合孩子的天真,让观众一路笑到尾,却又眼中含着泪。《回归》的时间主题,《护航》的英雄情结主题,无不是核心主人公、核心矛盾的完美贯彻。尤其是《北京你好》,堪称最优秀的故事讲述,在超短的时间篇幅,完成了一波三折、荡气回肠,而汶川地震的植入,又是如此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一个最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最不起眼的农村小娃,却将家国情怀、民族荣耀感讲得入木三分。

    反观《白昼流星》,我们不禁要问,故事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是两个青年,还是扶贫的旗长,抑或是从太空回来的宇航员?这一迷惑的产生源于,判断主人公的标准是,核心矛盾一定要围绕核心主人公展开;那么问题来了,核心矛盾是什么呢?是如何扶贫,还是如何引导两个青年改邪归正;进一步,载人飞船成功返航与扶贫、改邪归正的联系又是什么呢?导演试图在一个极短的篇幅内,植入多人物、多主题,进入到小情节的结构设计范畴,最终给观众的感受是,支离破碎,不明白导演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与之相应,核心主题的缺乏,使观众的情绪无所寄托;因此难以移情,平淡平庸,味同白水。

    02

    不符合情感逻辑的故事必然没有张力

    正如罗伯特·麦基所揭示的,好故事的魅力在于,让观众对主人公产生移情。在任何一个故事进行中,观众会对故事所包含的情感抱持期待,这一情感既是观众感同身受的,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实生活常态。因此,移情的关键就在于,故事情感的变换,要符合现实的逻辑,又符合故事情境设置里的特定逻辑。一个独特魅力的主人公,就在于这一情感逻辑的设定,使得主人公的独特性格得到更强烈的认证,或者发展出一个更完美的自我。

    在《白昼流星》里,人物情感逻辑的转变,显得格外牵强和预设。在两个青年刚出场时,导演为故事逻辑设定了一个前提,就是内蒙的白昼流星传说。在故事80%的篇幅里,在充分渲染两个青年的顽劣,偷鸡摸狗、忘恩负义、品行不端。这一渲染是要烘托之后,他们的被救赎,这一救赎甚至连老旗长的情真意切感化都未能承载,却在载人飞船划过天空时,两个青年的价值观刹时发生了天翻覆地的转变。这一情感逻辑,显然太缺乏说服力,因为它既不符合现实常态中的情感演变,又缺乏故事情境里对这一情感变化的必然铺垫。它只是导演话语权的载体,在这一刻,主人公已不是具有独特性格的人物,而变成了导演的传声筒。因此,显得格外拙劣,尤其是两个青年抬着宇航员的对话,简直就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标语。当人物失去了其内在性格逻辑,故事就会瞬间失去了其存在支柱,而轰然倒塌。

    而在另一面,作为载人飞船升空这一大事件的故事单元,观众会自然地在故事开始之前,就怀抱一个期待:它将为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载人宇航员的独特经验——事件经验或是情感经验。但直到故事的最后,宇航员才作为一个背景式的出现,在这里宇航员连一个“故事人物”都算不上,更不用说承载情感内涵。它使得观众的情感期待落空,就像有人给你讲了个他家天花板的故事,你完全无法融入。

    反观其他六个故事,不论是《前夜》中主人公最后的忘情一跃,《相遇》中男女主人公在人群里的爱情流露,《夺冠》中小男孩的泣不成声,《回归》中表匠和女警官的神情,还是《北京你好》中主人公和人群一起高喊欢呼,《护航》中女飞行员坚毅倔强的眼神,都全然贴合人物的独特性格,是自然和必然的情感发展线索;因而,它让观众在故事中看到了自己,把情感完全融入到人物心中,一起哭一起笑,直到走出影院还意犹未尽!

    03

    脱离常识是一个故事最大的悲哀

    这是一般导演都不会去犯的错误,因为这意味着,你把观众当傻瓜;而感到被愚弄了的观众,自然会对这个电影嗤之以鼻。

    遗憾而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一个成熟导演,中国导演中的影响力人物,陈导却犯了这个致命的硬伤;而且,还不是一处两处。最大的一处是,把贫穷和素质低结合在了一起,扶贫凸显为引导不良青年改邪归正,这一点估计会让内蒙的朋友特别不爽。

    其他的硬伤例如,警察的突然出现,没有任何逻辑背景,而且故事发生在2016年,警察抓到犯人为什么不是送回派出所审问,而是送到旗长家里?为什么不是使用手铐,而是五花大绑?作为载人飞船返回舱这么重大的现场,怎么会允许随便人骑着马进入;如果是允许普通老百姓参观,为什么只有旗长和两个青年到场,而且连警戒线都没有?尤其是,抬着宇航员这么重要的事,士兵竟然会出现失误,失误后竟然会随意地交给素不相识的年青人来抬?在2016年一个相当于县长的退休旗长,其工资怎么会低到连五千都不到?刚出场的青年形象,让人感觉不是在蓬勃发展的中国,仿佛时间倒流到了大饥荒年代,我不确定内蒙在2016年还有这么落后的地方吗?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导演基于故事发展需要,所作的艺术化处理;但任何艺术化处理一定要基于常识。为了顺从导演主观意志而作的强硬预设,都会因违背了观众的共识经验,而被否定被抛弃。

    讲好一个故事,是一种极高的技艺;做一个讲好故事的导演,更是难上加难;而把7个导演聚到一起,各自讲一个故事,显然是一件极具压力“不够人道的馊主意”!

    难为你了,凯哥!

              ~~爱看电影,也爱瞎哔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我的祖国》:讲不好故事的导演该有多可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px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