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译文
身穿精致羔皮裘,素丝合缝真考究。吃过早餐上朝去,卑躬谦让乐悠悠。
身穿合体羔皮袄,素丝密缝做工巧。恭恭敬敬退朝去,共享晚餐乐悠悠。
身穿考究羔皮袍,素丝纳缝质量高。恭恭敬敬退朝去,共享晚餐乐悠悠。
注释
素丝:本色的丝,白丝。
五紽〔tuó〕:形容缝制细密。五,交午,纵横交错之意。紽,古代量词,五丝为一紽。
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一说减食。
自公:从公门而出。
委蛇〔wēi yí〕:雍容自得貌。
革:去毛的兽皮。
緎〔yù〕:古量词,丝二十缕为緎。
缝:皮革,一说缝合之处。
总:纽结。一说为“数”,与“紽”同。
赏析
关于“委蛇委蛇”的解释呢,先看一段话,出自《左传·襄公七年》:“卫孙文子来聘,且拜武子之言,而寻孙桓子之盟。公登亦登。叔孙穆子相,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今吾子不后寡君,寡君未知所过。吾子其少安!”孙子无辞,亦无悛容。穆叔曰:“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诗》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谓从者也。衡而委蛇,必折。”
上面这段记载说,公元前566年,卫国世卿孙林父前来鲁国进行国事访问。鲁襄公立在中庭,延迎贵宾。宾主寒暄过后,襄公便登上台阶,准备进入殿堂。
按照春秋时代的外交礼仪,作为外国世卿的孙林父为了表示对东道国国君的尊敬,应该在襄公登上第二级台阶之后才开始登阶,并始终保持落后襄公一级台阶的距离,以示君臣尊卑之别。
可是襄公前脚登阶,孙林父后脚也跟着跨了上去。这让号称礼仪之邦的鲁国人大为不悦。担任鲁国傧相的叔孙穆子径直拦下了孙林父,要求他缓步。而孙林父呢,被拦下之后却跟个没事儿人一样,既不道歉,也没有丝毫懊悔的神色。
于是愤怒的叔孙穆子说出了下面这段话:“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诗》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谓从者也。衡而委蛇,必折。”
把穆子的话翻译过来,大意是这样的:身为大臣而僭用君王的礼仪,如此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必是将来丧身殒命的祸根。
《羔羊》这首诗,诗人说“委蛇委蛇”的第一层含义,很可能是形容退食散朝的百官队伍,退出朝堂之时那种络绎不绝、蜿蜒屈曲的样子。
照叔孙穆子的理解,《羔羊》的诗意显然不止于此。弯曲躯干往往传递出退让、顺从的信息,无论人还是动物,在这个肢体语言上都没有不同。故而“委蛇”又可以进一步引申出顺从、和平、恭敬等意。
叔孙穆子说“谓从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委蛇委蛇”的。他的意思是“委蛇”不仅是从容自足的仪表,更要有谦逊恭敬的心态。如果徒有其表,便是孙林父那样的“衡而委蛇”。
叔孙穆子说了,一个合格的大臣不能徒有其表,“委蛇委蛇”正是诗人有意向我们揭示:朝服之下包裹着的是一颗恭敬、顺从的心灵,而这才是为臣之道的关键所在。
照这样看,诗人迭用“委蛇”的时候,他的语气是赞叹和欣赏的,《羔羊》是他为那些朝堂上的谦谦君子所写的一首颂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