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原在藏语中被称为"羌塘",意为北方广阔的高地平原。它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及昆仑山脉之间,包括几乎整个那曲地区及阿里地区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它像是高原上的一朵格桑花,盛开在北方高地之上。
在藏北高原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交界处,有一片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区,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渺无人迹,被世人称为“无人区”。
《七十七天》,以探险作家杨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无人区的真实事迹为蓝本创作。作为首部以极地户外探险为题材的华语电影,它无疑引起了部分户外群体相当程度的关注。
这部电影取景点设在可可西里、阿尔金、昆仑山、藏北、柴达木等,拍摄地海拔平均超过5000米,最高达到了6700米。摄影真的是无可挑剔,任何一个镜头都可以截图当风景画。
《七十七天》中出场人物并不多,整场电影下来,我记住的无非三人:横穿羌塘的男主,下肢瘫痪但在别人眼中依旧坚强的女主,还有语重心长劝说男主莫要冒险的老队长。
北方高地上的孤独骑士他是别人眼中的疯子,在无数人的不解与阻拦下,他义无反顾地横穿羌塘,预计80天。老队长说世界上顶级的探险家会选择纵穿,60天。但他却选择了一条更冒险的、从未有人尝试过的路线。
她崇尚自由,因为拍冈仁波齐的星空摔断胸椎造成高位截瘫。在别人眼中她坚强乐观,似乎放下了过去,开始了新生活。可失去自由的她依旧向往着远方,她只有每天只有大量喝水才能减少感染,每天洗澡才能让大小便失禁的自己不会臭气熏天。她何尝不会想过要结束生命?只是她不说别人不知罢了。
偶然一个机会,他和她相识相知。他们生来就是为了寻找自由,为此,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他带她完成未了的心愿,看过冈仁波齐最美的那片星空。
在寂寥的路边,一杯烈酒干了:去他妈的命运!她答应他好好活下去,他答应她活着走出羌塘。
穿越羌塘,凶险无数:遇到狼的尾随,与狼搏击;落单牦牛的突袭;沙尘暴的冲击;被龙卷风卷入水底的命悬一线;泛滥的融雪性洪水;极度干渴无水时的无奈喝尿……
有人说:旅行只是一个过程,像是一场极灿烂的烟火,最后它会归于空无,热闹终究散场,人生最终的道路,还是要走向平平淡淡的日子。
那么他们会不理解,就像男主的朋友一样觉得他是疯了吧!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是无病呻吟,为了证明什么,还是为了找一个让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包括我,也这样想过啊。冒险之后能得到什么?万一我半路上死掉了怎么办?看影片时我甚至想过:倘若有一天我真的要去藏北,我要不要写份遗书!我倒是有男主这样的野心,却没有这般胆量。
无数人都想走一次藏北,只是无数次又退回原型,只能在心里默默种着杨柳松,却始终迈不出那一步。
但是,生而为人,我们不只有躯体,还有灵魂。或许,我们早已向现实妥协, 也忘了如何飞翔。但我们的骨子里,依然有对自由的渴望、百折不挠的决心。
他靠着自己的意志,以及,她那个像洒了一地阳光般温暖而有力量的微笑,越过一道又一道坎坷。他是北方高地上的孤独骑士,他骑行在高地之上,像是骑进了一幅画,落日余晖下海天一色。他只是为了成为想成为的自己。他不想成为三十岁时就死了,到八十岁才埋的那种人。
所谓有尊严的旅行,不过是有多大本事,走多远的天涯。旅行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真正的探险是人生。人生是一场不断校正方向的旅行,有人找到的方向是事业,有人找到的是信仰,有人找到的是爱……我们可以旅行,但不能没有方向。
“我初与这个世界交涉,我要带着我的精神世界去体验那种与世界短兵相接,赤身肉搏的快感。于是青春的荷尔蒙全都转化为了亡命天涯的豪情壮志。”
在影片中更是男主在荒原中携带的唯一粮食就是糌粑。作为藏族传统的美食之一,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它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