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Google有多少程序员每年能赚$300万?

Google有多少程序员每年能赚$300万?

作者: 咚咚2 | 来源:发表于2018-09-02 07:07 被阅读0次

    摘自Business Insider及Quora

    Business Insider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硅谷有家实力不错的startup尝试从Google挖个“programmer”,开出了自认为非常高的offer:$50万年薪!满心以为这么个大offer足够打动候选人了,没想到对方竟然直接拒了。。拒了。。拒了。。

    Google有多少程序员每年能赚$300万?

    对方告诉这家startup,Google现在每年付他的年薪是300万美元(包括现金和股票)。

    不管是$300万的年薪,还是$50万的年薪,都远远高于硅谷工程师薪水的平均水平了。有个recruiter就说他招聘的软件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一般是16.5万美元。而Google工程师的平均基本年薪则为12.8万美元。

    在硅谷科技圈,Google一向以“会留人才,能留人才”著称,多亏了自身腰包丰厚,Google在硅谷的人才大战中总是扮演赢家的角色。

    难怪一名前Google员工Hunter Walker告诫其他startup,想从Google挖人?最笨的办法就是用钱。因为只要是真正优秀的人才,Google绝对会出价高于其他公司来留住。而能被你挖走的?估计本身就是他们不想留的。

    不少人看了这故事后感到惊奇不已,纷纷跑去Quora上提问,比如:

    如果你是指programmer?$300万一年?

    那这答案简单:0

    Google也不傻。虽然一向有花重金留人才的优良传统,但真的有多少程序员值$300万一年呢?

    如果你说我就认识某某programmer可以拿到$300万,一种可能是在IPO阶段已经加入了公司,靠股票和投资赚了个几百万。

    更大的可能是,如果你说某programmer年薪真的$300万,请相信,他所做的肯定已经远远不止一个“programmer”的职责,他所创造的价值也绝不仅仅是写code。

    Google有多少程序员每年能赚$300万?

    那到底是做了什么样的工作,能让这些程序员的身价达到如此之高呢?

    (不说$300万,$50万也已经相当可观了!)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在创业的谷歌前员工Amin Ariana给出的回复得到了5800+个赞,其中包括很多(前)谷歌员工。虽然这个最高赞答案似乎并没有回答具体的问题,但无疑指明了关键一点,那就是:

    值此价的人,他所交换的绝不仅仅是几行code,他所提供的也绝不是“skill”或“service”。

    以下是 Amin Ariana 的回复:

    声明:我是谷歌前员工,以下解答不代表谷歌公司。

     

    首先,这个年薪问题的前提有些被误导了,说的好像就不可能有年薪$50万的保证一样。正如那篇文章所提及的,这里的收入其实包括了薪水以及股票(RSU)。

    为了让大家明白到底要做到什么才能拿到这个数字,我先来做个类比吧:

    假如你是一个村庄的工人,负责为村落供水,那你对村民来说是有价值的。而这里有两种类型的工人:

    第一类工人:抓起一两个空桶,接着去湖里打满水,返回村庄,20号人因此欢喜。在回来的路上,工人可以喝一部分水,回到村庄里,他还可以带点水回家。

    第二类工人:工人没有考虑自身能得到多少水。他也没有拿桶去打水,相反,他拿了一把铁锹和一个小杯子,并消失了一段时间。

    他到底干什么去了?原来他是去从水源处为村庄挖一条水渠。

    刚开始时,他可能常常让村民们失望,工作几周后还只是带个空杯子回来。但村里的长辈相信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并给予了适当的照顾,使他不至于挨饿。

    然后有一天,他突然出现了,身后正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水渠。

    自此,第二类工人就让第一类工人彻底失业了。与此同时,类型1的工人们不得不寻找别的方式去合作和工作。 而类型2的工人基于对这条水渠的控制力,得到了不错的回报。村庄想获取并整合这条水渠,用村庄股份作为对类型2工人所有权的补偿,比如土地或者其他。

    通常新闻媒体观察到的结果是,第二类工人极不愿意失去因自己给村庄增加价值而获得的累积的财富(称之为金手铐),看起来似乎其他村试图挖走这个工人时,显得异常艰难。

    而在第一类工人的思维里,这种媒体观察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他们觉得自己对这个村庄同样忠诚,也花费了同样的时间,理应获得同等的奖励才对。

    让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年我在蒙特利湾过新年,当时我和妻子站在海滩上,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开始挖一个洞。大家都在各自享受海滩,并没有人注意这个小伙子。我站在高处,指着他对妻子说,“看吧,不出30分钟,所有的人都会来帮这个小伙子挖洞。”

    三十分钟过后,他成功地挖了一条由城堡通往大海的小沟渠,海水上涨,填满了他的护城河,此刻他开始忙着改变渠的坡度以维护自己的护城河 。过了五分钟,一旁围观的孩子们加入进来。约10分钟之后,一些大人也加入进来。15分钟之后,一些拿相机的羞涩老外也加入进来。一个小时内,这个类型2的工人成功激励了15个类型1工人完成了一个流动的水渠。

    Google有多少程序员每年能赚$300万?

    这是他们完工后我拍的一张照片,以此纪念我成功赌赢了一个个体的影响力。那个拿着紫色小桶的小伙就是这条水渠的建造者,尽管只看这张图你可能看不出来。(仔细点看,就是图中那个弯腰的小伙。)

    有一个人们经常忽略的细节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汗水都能创造同样的价值。

    第二类工人愿意打破规则,在一段不确定的时期内,忍受排挤遭受饥饿,为整个村庄创造出一条自动化的财富之渠。

    第一类工人却期待通过执行“技能”或者完成“任务” 能够换来酬劳。

    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值得和敢于在没有保障的提前下去冒险?

    这个村庄(也就是谷歌)几乎所有的早期建立者都是第二类工人,他们在创建这条数十亿的财富之渠前,都忍受了多年的饥渴。这些最后获得了大量股票的人,无外乎是以下几种:

    1.从成立之初,负责创建了主要的核心价值;

    2.从事边缘项目,最终被证实很有价值,从而意外创造了新价值;

    3. 创立了一家能创造价值的公司后被收购;

    4. 掌握了某类财富之渠的垄断性知识 (这种可能性不大)。

    其他的类型大概都是靠想象吧,他们太年轻了,以致于忘了村庄里有句古话:

    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

    这篇回答收到了5800+个赞,超过120,000+的浏览量。但其中有评论反映,很难将现实的情况放到这个类比的情景里。有人质疑是员工和公司间的谈判策略和技巧没能保证自己应得的收入,也有人诟病这个回答并没有真正回答提出的问题。

    其实大多数的评论都还是没有跳出“第一类工人”的视角,始终追求的还是劳动报酬(“get paid”)。

    比如 这两类生物,你觉得他们有哪些相似吗?

    Google有多少程序员每年能赚$300万?
    Google有多少程序员每年能赚$300万?

    再给大家讲个故事,也许你会更明白:

    2009年3月,一名类型1的工人申请Twitter工作,结果被拒了。同年八月他申请Facebook工作再次被拒。

    于是他决定开始冒险,选择类型2的工作,挖了一条满足人们沟通需求的财富之渠,证明给了这两家曾经拒绝他类型1服务的两家公司。

    在他和另外一位小伙伴一起挖渠的路上,吸引了一些人,队伍变成了55人。与此同时,村庄的长者乐意收购,开始时出资是$25万,接着是$80万,甚至红杉资本给出$500万的价格。这条渠显然是开挖成功了。

    后来,你知道这条水渠卖了多少钱么?

    这条由第二类工人所创造的水渠被Facebook以190亿美元所收购了。

    没错,就是WhatsApp。

    创始人Brian Acton,在花费了五年时间“挖这条水渠“后,从一个当初被Facebook拒绝的求职者,变成了现在Facebook的资本拥有者。

    Brian开始挖渠的时间,要回到 2009年发的一条推 。他的推特上写着:“被推特总部拒了,没事,路还长着呢”。

    后来Brian又发过一条推:“FaceBook拒绝了我,曾以为这是个好机会,可以结识一些牛逼的人,无比地期待下一次人生探险。”

    你认为Brian的55个员工需要去为50万美金去和Facebook谈判么?或者你认为Facebook有必要靠给他们更多的薪水用金手铐去套牢他们,以防他们一旦不受限就会离开村庄吗?

    第二类工人并不会去做薪资比较或薪酬谈判,因为他卖给公司的不是 “服务” (service),而是“被忽视的财富” (overlooked wealth)。村子从根本上别无选择,只能补偿这个工人同等价值的财富。

    问题不仅仅在于是否有交易,而在于当交易开始时,是否有特定的村子在谈判桌的另一边。如果正是这个村子所需要的水,那村子付出多大的财富都不意外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Google有多少程序员每年能赚$300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vp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