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读书心得(一)

《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读书心得(一)

作者: 关于琴琴周的一切 | 来源:发表于2021-06-15 22:43 被阅读0次

    第一辑 我更愿意是我自己

    最合宜的位置

    摘录:

    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

    每一个人的禀赋都是独特的,由此决定了能使其禀赋和价值得到最佳实现的那个位置也必然是独特的。

    现在我的生活基本上由两件事情组成:一是读书和写作,我从中获得灵魂的享受;另一是亲情和友情,我从中获得生命的享受。

    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生命和灵魂,在这两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实的满足,夫复何求,所以我过着很安静的生活。

    人的禀赋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感想:

    人生漫长的岁月里,工作占据了我们最多的时间。所以这里提到的“最合宜的位置”,我认为可以理解成职业生涯规划里的自我定位。找准定位,会放大我们的禀赋(也是我们所说的“优势”),让我们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也会让我们有更大的可能享受像周国平提到的这般“安静的生活”。

    我以为这里的“安静”,其实是内心的安宁,这股安宁来自于心满意足。一个人,唯有内心充盈,才能在看清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后,在像周国平一样历经了重重磨难与打击后,依然对生活葆有热爱,深觉知足。

    要做到心满意足,一则需要减少不切实际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则是我们找到自己的快乐源泉——譬如,在职业上找到自己最合宜的位置,最如鱼得水地发挥自己的光热,在实现在我价值中,感受成功和存在的乐趣。

    但现实是,大部分人穷其一生都没有寻求到自己最合宜的位置,甚至一次没有过工作心流的体验。

    Why?

    要找到自己最合宜的位置,可能需要环境的许可、一些幸运,但更大的困难在于,他可能需要打破世俗主流的职业选择倾向,避开隐形的“职业歧视链”,不受“爱从众的人性”蛊惑,不随大流,不受外界看法的影响,坚守内心的选择,因为有些最合宜的位置,并不是最光鲜的位置

    还有些人,用书中的话说,便是“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不少人奋力争夺名利场上的位置,甚至压根儿没想到世界上其实有一个仅仅属于他的位置”。

    那么什么才是最合宜的位置?书中提到,让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感到快乐的位置。

    这让我想起职业生涯规划里的“卓越之轮”,大概意思是指,找到自己的定位后,更容易在从事的方面获得成功,这种成功增添了自己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兴趣,同时也让我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从而水平进一步提升,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开启了卓越之轮后,可以让我们从最开始的普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复利效应下成为了这一方面的卓群人才,成就感和价值感会让我们倍加享受这个过程,从而灵魂和生命都觉得更快乐。

    事有百态,人有千姿,我们既需要关系高手的销售,也需要洞察能手的HR,功利有多少之分,位置无高低之别。让轰轰烈烈的人去叱咤风云;让云淡风轻的人去踏雪寻梅,世界必然在更多人的更幸福中更美好。

    我更愿意是我自己

    摘录:

    我认为,人的基本性格是难以改变的,也不必刻意改变。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正确地使用,使之产生好的结果。比如说,我不善社交,也就不去社交场折腾了,反倒为自己赢得了宁静的心境和独处的时间。

    怎样确定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应该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有强烈的兴趣,甚至到了不给钱也一定要干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义感,确信自己的生命价值借此得到了实现;第三,能够靠它养活自己。

    我能得到它们(成功),也许正是因为我没有把它们太当一回事,至少没有当作自己的目标。现在我的总结是,把优秀当作第一目标,而把成功当作优秀的副产品,这是最恰当的态度,有助于一个人获取成功,或者坦然地面对不成功。

    我给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确立了一个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

    感想:

    关于性格:这一篇在核心思想上我认为其实是承接《最合宜的位置》的,我们的禀赋天生各有所在,放错了位置禀赋可能变成了致命缺陷;性格亦然,用于A可能是劣势,但改用于B可能就是竞争力了。让一个内向嘴拙但勤思善文的人去当销售,也许经过刻意练习他确实可成为一名不错的销售,但一定比不上花同样的功力去钻研写作后,其在写作上的造诣。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马太效应早已给出答案。与其羡慕他人有个“好”性格,不如去为自己的性格,寻求最合适的发挥点,让自己的性格变得一样“好用”,当然前提是,我们的性格是至少有一些地方是可供发挥、可产生价值的。

    关于职业:这里提到适合自己职业的三点,也是一个人能够将职业持久下去发展成事业的必要条件:1、可以获得支撑生活的收入,解决温饱才能追求精神的满足;2、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3、强烈的兴趣:职业道路必然是向上发展的,也一定会遇到困难,强烈的兴趣则是自驱力和不被问题打倒的韧性的重要动力源。有了这三点,这份职业将给我们带来充足而长久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

    关于成功的态度:对成功的态度,也是我们对于追求成功的心态。心态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学生时代好胜心强,彼时分数和名次是唯一的成功标尺,所以往往因为一两道题的失误导致丢了第一而陷入懊悔和难过,一心只想着失败,反而忘了关注错误背后的根本原因,忘了学习的本身目的就是学知识,如此本末倒置,既给自己徒添烦恼,又错过了积累经验的良机。人该是越活越豁达的,历经的事情多了才会越觉得当时事小。现在回看当年觉得心态可笑,也可能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天大的失败,过了多年回顾也就九牛一毛。有目标感,我们才有奋斗的动力。但很多时候,我们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脚踏实地走好面向目标的每一步,结果一定会是好的,即使失败了,坦然面对也能收获过程的沉淀,也并非不是另一种成功。

    关于人际关系:以前很喜欢笑来说的一句话“特立独行且正确”,我奉为圭臬并设为了朋友圈签名,一来为了提醒自己不要盲目从众;二来在我随心所行又在纠结“会不会显得不合群/TA会不会对我有意见”的人际关系问题时,给自己一个寻求答案的突破口——“你觉得这样做正确否”。亲疏随缘,想想也是,谁能做到与任何人都亲密无间,谁又能做到与任何人都保持淡漠?每个人都像蚂蚁一样有自己的信息素,总有些人初遇就觉得是同类,关系自然更易亲密,亲密有时候也不一定要囿于行为,观点上的认同、想法和行动上的理解,也是感情亲的表现。不要求人人与自己亲,但求做到最基本的尊重他人,以及越来越多地理解、包容非自己的同类。

    少儿时代是我的良师——《周国平寄小读者》序

    摘录:

    我认为一个涉世不深的人在今天最容易迷失,因此最应该珍视的价值,这就是——

    一、成为你自己——我愿他不受外界时尚和潮流的支配,有真实的自我;

    二、爱使人富有——我愿他的心不在社会的竞争中变得冷漠,有丰盈的爱心;

    三、向教育争自由——我愿他能抵御现行教育的弊端,做学习的主人,有活泼的心智;

    四、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我愿他的真性情不被物欲污染,保持本色的生命;

    五、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我愿他做人有道德,处世有理想,有高贵的灵魂。

    感想:

    上文提到的这几点于我们已经踏入社会多年的中青年依然受用。

    在社会的洪流里,尤其是被各类触手可达的信息裹挟的当代,我们要想葆有真我很难,不仅需要我们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更需要持续扩展学识、增加阅历、提升思辨力,能明辨真伪,方可守护好自己的信念,所以第一个“成为自己”可以算是我们一生都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丰盈的爱心、自由的心灵、本色的生命、理想和高贵的灵魂,这些看起来远离烟火、高高在上的东西,拆开了看却是我们美好生活的重要来源。心中有爱就会有感受温暖的能力,也会有力量;自由的心灵让我们抱有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并敢于思考和批判;真性情让我们更大胆、更深刻地去感受生命种种,领悟最透彻、最真切的生命意义;而理想和高贵的灵魂,是我们自救的良方,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更好相处、修炼豁达的丹药。

    小明同学离别时,我送他一本《一个人的朝圣》,赠言:愿你前路有灯,永不迷茫;愿你心中有爱,永不荒凉。这是我能想到的,人生最美好的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读书心得(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qzc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