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张女孩的脸,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和那些网红让人视觉疲劳的美不一样的是,她的美有些触目惊心。
周岩写真照
如果有一直关注这件事的人一定还记得,2011年一则“官二代求爱不成火烧花季少女”的新闻把人们带到另一个悲惨世界,因为感情问题,16岁的周岩被同学陶汝坤当头浇下的点燃的汽油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超过30%,一只耳朵也没有了。一时间舆论甚嚣尘上,施暴者的官二代背景,法院迟迟未下判决,赔偿金额无法抚平创伤等等问题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最终法院判决以未成年陶汝坤12年有期徒刑,赔偿172万人民币而告终。女孩带着满身伤痕在大众的视野中隐匿了。
周岩微博
时隔五年,这个依然期待做“橘子味儿果汁雨”的女孩,在网上发了自己的近况写真,是真得揭露伤疤的写真。让大众再次关注到这个坚强的女孩。但是在网友的同情和鼓励中,也掺杂着谩骂声。事实上,这个声音在五年前就已经有了,因为周岩与陶汝坤并非“追爱不成”,而是“复合不成”,网上还爆出了很多周岩“早恋”的照片,无辜清纯白莲花的人设瞬间崩塌,受害人反而变成罪有应得?因为你16岁就早恋,所以你活该被汽油浇,被火烧,全身皮肤溃烂,用一生忏悔?
周岩与陶汝坤
这种逻辑论断在社会上还真不少,之前在南方报业记者强奸实习生的案件中,强奸受害者反而被舆论说没保护好自己活该被强奸。这些言语攻击无疑已经成为一种次伤害。因为你没看好自己的包包,所以你活该被小偷偷;因为你把密码设成123,所以你活该被盗窃;因为你出门旅游,所以你活该被景区宰;因为你穿的少,所以活该你被强奸...
这些反社会的逻辑着实令王子感到费解,我国的一部分网民貌似还没有建立起受害人就算有过错依然还是受害人的观念。每次出现暴力事件,舆论中都不免有一些受害者有罪论者。他们秉承中庸之道,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受害人必须要没有过错,否则就是自作自受。
豆瓣网友的评价
这种受害者有罪论,除了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之外,并没有对终结暴力作出任何有价值的反思。而这个论断本身却是一种由来已久,甚至根深蒂固的潜在意识,
就好像有人出门被雷劈了,就会有人认为他一定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这种无意识或者有意为之的行为,可以归因为一种公正世界的假设。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公正世界假设认为,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当公正世界的信念受到威胁时,人们就可能会陷入矛盾之中,为了去保护和维持这种信念,就会引发人们以恢复公正为目的的补偿反应,转向非理性的责备受害者,说服自己这是受害者应得的,因此世界还是公正的。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会给他带来公正的结果;他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就有坏报。这种归因方式可能是偏激的,但是,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对他们的内心可以起到安慰的作用。也就是:只要我不做这样的事,只要我不是他这样的人,我就不会遭到这种不幸。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大多也保持着乐观,相信自己掌握着自己的人生,而不会被某些意外打击受伤。而世界也仍然是公正的。
公正信念的核心是“无辜的人不会受到伤害”,但是当无辜的人竟然真得受到了伤害的时候,这种信念就会被威胁或打破,人们就更倾向于相信这个人一定是有罪的。这种信念越强,越倾向于责备受害者。再极端一点说,就是抱有公正主义想法的人会认为有复仇才有公正。复仇情结符合了人们对公正世界的假设,也安慰了人们“恶有恶报,善有善终”的愿望。
周岩本人
王子想说的是,这种受害者有罪论是非理性的,他们主要是出于情绪上的防御,而不是真正客观理性的分析,犯罪者的邪恶行为才是悲剧发生的主因和重点。想象你自己就是那个受害的女孩,因为16岁早恋认识了一个恶魔,所以要经历火烧,植皮,皮肤溃烂,重症感染,和前路未卜的下半生,你还能说得出口活该吗?如果这世上所有的活该都成立,这样的人被打死也一定是因为他欠打啊。活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