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谈不上我最爱的作家,说起最初让我对文字表达有震撼和渴望,是从读到傅真的书开始的。几年前,偶然读到《藏地白皮书》,那是一本记录西藏游记的书,也是记录傅真和铭基这两个本是陌生人的人,不约而同在非典时期去了西藏的爱情初相识的故事。那是第一次知道傅真这个人。
我有个习惯,无论听歌还是看书,总是喜欢“刷人”,就是遇见好听的歌儿,喜欢把这个歌手的歌单刷一遍,遇到好看的书,也愿意把这个作者的书刷几本。于是后来,就又读了她的《最好金龟换酒》,要说对写文字的冲动,一定是从读这本书来的。我深深的记得,当时读到她对旅行过程中的所闻所见的表达,我无数次觉得自己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曾在旅行中对过程中的某个场景环节或者某个人有着特殊的记忆和情感,但却从未想过用文字表达出来。《最好金龟换酒》这本书,算得上我最喜欢的游记。这本书所记录的,是在两个人结婚以后,觉得在琐碎忙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两人辞掉了别人羡慕的工作,用一年间隔年的时间去到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旅行。其中,有一段经历印象极深。他们所旅行的有一些国家是十分贫穷的,过着我们从未想象过的生活。反观世界,就能更加深知自己的幸运。她是这样写的——
“记得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借马可之口说:别的地方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旅行者能够看到他自己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我想这里所说的“少”和“多”并非专指物质,更确切地说是指哲学意义上的人生的可能性。在山里的两周我看到他们生活的一个瞬间,或者是一生,而这一生或是一瞬间本来完全可能是属于我的。如果不是命运的操纵,那个背着柴火在雨中行走的女人很可能就是我自己。这是我不曾拥有也大概永远不会拥有的人生,可是我情愿不要这样的可能性。”
无数次的旅行中,我也会被某个场景击中,但仅仅向内击中,从未向外输出。傅真的文字让我对她的旅程未闻未见却感同身受,我能想象她见到人、所处的环境,也能感受她的一部分感受。从她的文字,认识一个有勇气、有视野、有才情的姑娘,她带我看到了一个无限宽广的世界。没有走出家门,却也和她一起旅行感受洗礼。所谓,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就是这样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