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脑海中就蹦出了这八个字:勤学不辍, 奔赴自由。
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唯有不断的输入,方能更快更容易打通自己身心魂的任督二脉,有利于重塑自己的认知模型,打破固有的
思维框架,助力自我快速成长成熟。毕竟,成长是个进行时,毕生的那种。
早晨,翻开的学习小组群,映入眼帘的是郝晓东老师那熟悉的“早安新网师”,一番话读得我特别有感触,第一时间摘录下来,极有营养的好东东得慢慢反刍,作为激励自己继续上路汲取营养的动力源泉。
1.新网师是一个学习共同体,需要我们共同把它打造成一个精神家园。
以前也有过想学习的愿望,更多的是单打独斗,加入新网师之后,在学习小团队里打卡可以被看见,观摩学习小伙伴们的打卡文成了“偷学”的一扇小窗口,尽管“偷”得还不够彻底,已尝到甜头,也无形中找到了继续打卡下去的动力。
因为,总觉得APP后面有无数尺码相同的灵魂在同频共振,那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不就是精神家园的缔造魅力么?
每个人都热心参与,不问收获,默默耕耘,一如郝晓东老师说的“要想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就像经营一个家一样付出,精心构思,去创造,去关注彼此。在这个交流中,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得到关注,尽可能多的老师得到展示。”
是的,我只是“误入”此处,已“沉醉不知归路”了。
2.也要学着分享、研究
郝晓东老师说:
“在共同体,每个人不只是一个聆听者、学习者,也应该都是贡献者、分享者、研究者。在这种交流碰撞中,激发自我的主动性、内驱力,共同去探讨,共同去研究”。
不管是我参加的必修之教育写作群,还是公益的啃读群,包括好友华云挂帅组织的南阳线下研究中心,都有默默革命的“小蜜蜂们”不断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好的小视频,直击灵魂的文章。她/他们就是知识的撒播者,学习的分享者。
反观我,还一直停留在默默、深度“潜水”中,只是读一点,挤牙膏一样写一点,往小群里一扔,完事了。
看郝晓东老师这么一点拨,我明白,其实还需要主动出击,多参与、多碰撞,最好来点头脑风暴,唤醒体内太多的惰怠因子,不然,人都垂垂老矣啦!
3.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都说学习是终身的事, 应该坚持 keep reading,慢慢达到keep learning。
可是,这得需要一个环境,一种氛围。
挪了地方之后,似乎找不到继续读写下去的动力和勇气。“误入”新网师里,一群人默默自发地组织各种群在不知疲倦地“星光不负赶路人”,我真的是被感动了——这群人是真真的把“学习当成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了。
没错,就是这里了!!
不是说别人让我学我才学,他人安排做我才做。
只有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让研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才算真正发生改变。
这就是郝晓东老师对万千网师人最最诚挚的要求吧——
也许某一天,我们会离开新网师,也许有些知识会慢慢遗忘,或者随着工作的变化,原先学的知识已经不用了,但是这种学习的精神、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会影响我们的终身。它不仅仅影响我们自己,也会影响我们去如何去带领一个班级,如何去营造一个家庭乃至如何去管理一所学校。
学习,不就是一种“润物无声”地改变自己,还有可能影响周围的最妙不可言的事么?
我更更欣赏郝晓东老师接下来的一席话,那是多少教育人、多少家庭共同的愿景:
未来理想的学校不应该是一个应试的工厂,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工作场所。它应该是老师、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教室也不应该仅仅是冷冰冰的四面墙内的刷题训练场,它应该是一个充满润泽的、温馨的,同时也是充满了探索的、好奇的,一所能让学生有安全感的精神家园。
在这样的精神家园里,我们栖息其中,心满意足……
未来,我继续潜身其中,在这个共同家园中和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在今天这样一个内卷的时代,也许恰恰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的时代。我们通过学习让自己成长,才能摆脱外在的对我们的约束,朝向真正的自由。
我没想到郝晓东老师如是说“内卷的时代恰恰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时代”,仔细一品,确实如此,那就继续“卷”下去吧,有“被迫卷”到“自来卷”,“卷卷不倦”,“卷”出个勤学不辍来,“卷”到更多自由来!
人生而为人,就是要追求自由,那就继续深度“卷”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