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朋友圈流行与读书有关的励志格言。譬如,“体胖还需勤跑步,人丑就要多读书。”“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似乎每一句都能戳中国人的内心,对于中文系毕业的我来说,颇能引起共鸣。
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号称是读书人,可我们真正读过的书又有多少呢?我们每年都买许多书,一个书柜装不下了,又装满另一个,可我们真正读完的书又有多少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自诩为读书人,却远远不能名副其实;我们买的书或许不少,但读过的书却着实不多,能学以致用的更是少得可怜。我们买书只是盲目跟风,只为求得心安,好像买回了书就等同于读过,买回来即将它束之高阁。我们抨击别人不学无术,殊不知自己根本没好哪去。想一想是否心生惭愧呢?
古人有“书非借不能读”之说,说的是借书更能激起人的读书热情,读书更高效,以前我不大相信这话,以为这不过是贫寒子弟买不起书的托词。买的书不是更有助于安稳阅读么?能买为什么要借呢?可是后来随着我买书越来越多读书却越来越少,才发现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借书之所以比买书更有效率,一是因为读书的目的明确,更容易读下去;二是因为有还书的压力,你尽快读下去,你在无形中就有了一种紧迫感。而书一旦是买来的,我们则会有反正书是自己的,明天再读不迟的想法。这想法让自己一拖再拖,最后终于没有阅读。许多人买了书,便让《明日歌》在自己身上重演。“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买书而不读书还有一个原因是书太多,造成了选择的艰难,而很难专注于一本,这样每一本都蜻蜓点水地读一点,到最后又都半途而废。
所以,读书这件高贵之举,的确更容易发生在穷人身上。买书过多的富人要注意了,做藏书家不是我们买书的初衷。书买而不读,等同于没买。如果认真想一想买书的初衷,那么“少买书,多读书”就会成为自己的读书准则。
而读书的效率显然在于运用。读而不用,终是白读。或许你只是读一些小说,没有理论可以照搬,但你可以从书的人物身上找到处事原则。或许你读的是高深的哲学书籍,但你可以对照这些哲学,将它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
总之,对于光买书而不读书的人,要做的事就是克制住买书的冲动,把手头的书籍读完。 对于光读书不运用的人,要做的事则是做读书笔记,好好消化书的精髓,将它化为自己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