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6年5月,我连滚带爬的终于研究生毕业了。我带着一份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单位报到,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这是一家上海的国有企业,业内名声显赫如雷贯耳。以前,我觉得以我的成绩和祖坟冒青烟的程度,从来都没想过能够混进这样高大上的单位,我连想都不敢想。这是奢望。穷小子混迹上海滩,不知道鼓足了多少勇气。现在我掐掐自己的人中,确定不是梦,我已经站在我的梦想面前了。我决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工作用心赚钱。未来已经向我展开了怀抱。
进单位的第一天,周某某带我去食堂吃饭。说实话,饭菜的质量不咋地。我一个人在食堂里大快朵颐吃得个精光。那个时候,我还在试验室里赶写硕士毕业论文,每天需要从浦东赶到浦西上班,又要从浦西赶到浦东写论文,迎来日出,送走晚霞。然后我在办公室里默默无闻,像一个完全透明的物体一样待着,每一个进出房间的人我都怯弱的渴望的眼神期待交流。直到第三天,周某某(他当时是xx公司的副总经理,已经是高高在上不得了的我需要仰望的存在,现在因为计划生育的问题剥夺一切职务,实在是命运多舛坎坷悲欢)带我去每个办公室都兜了一圈,把我介绍给当时科里面的各位大佬各位仁兄姐妹,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认识了江湖上的那几个老前辈,他们一个个端坐在法座上,道貌岸然,仙风道骨,都是一代宗师的模样。我当时敬仰的心情呦,怎么形容呢,哎呀妈呀,我可真见到现实中的科学家真人了。
时光真的好像就是这样一眨眼,那些老同志们退休也快10多年了,我也慢慢的在单位里站稳了脚跟,老同志们还时不时的回到我的记忆里面来。今天正好在飞机上,那就闭上眼睛,好好的无声思念。感怀他们对我的培养,感恩他们对我的无私关爱,钦佩他们的学术品德和高尚情怀。并且自勉之。
最先见到的是老黄。他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高级专家。高而瘦,浓重的浙江口音,讲话时不紧不慢,眼神凝重,非常认真的看着你,十分的耐心。看他的专业笔记,绝对是一种享受,堪称一副书法作品,字迹很见笔力,钢笔画清爽自然,论述条理清楚。他跟你讲专业知识的时候喜欢引用老外的数据,讲了我们的分析之后,总是不自觉的说上美国人怎么样怎么样。把美国人当初在这个领域里能够达到的指标作为我们发展的天花板。很多人对此都难以接受。认为老黄的专业知识总归像杨康一样,华而不实,徒有其表。当然,我不这么认为哈。老黄是专业知识里的一代掌门人,他代表了一个门派,可以称之为武当派(老5)。他带头开发了国内某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实力可见一斑。他手写的书稿,堪称艺术品。只可惜我们这些后辈无心钻研技术,反而醉心于蝇营狗苟经营财务上的繁华,实在是让人汗颜,为了完成所谓的KPI考核无所不用其极。比照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我们内心里面实在亏欠。老黄手下有个逍遥子老丁,我刚开始来的时候喊他丁教授,后来大不敬,暗地里喊他丁春秋(喻他皮里阳秋之意耳),实在是该打该打,对老同志不尊敬,一直是我的大毛病。内心里面要真正的敬重老同志。后来大家又给他一个绰号“花匠”,修理花园里的花花草草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说的是他自谓风流潇洒到处拈花惹草的故事。老同志们偶尔也会说漏嘴讲起年轻时候的风流韵事,老丁是首当其冲,廉颇虽然老矣,确实还能从眉眼之间看出年轻的时候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味道来。老丁的专业知识水平也很高,只不过老黄在掩盖了他的锋芒。老丁和老黄是哼哈二将,老丁唯老黄马首是瞻,两个人在一起开创了武当派的天下,都是首屈一指的高手。我们现在确实很难达到他们那样高的境界和水平了。不禁长叹一声。
与他们遥相呼应的还有一家实力派可以称之为华山派,掌门人为老周。老周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一门心思钻研气宗的技术,把独孤九剑练的那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他以一个人之力开发出来的系统到现在还在造福后人,三十年来我们还把这套系统卖断货。他座位下两道深深的脚印,跟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的座位下是一样一样的。十年坐得板凳冷。他的专业水准绝对是NO1。老周中等身材,满面红光,儒雅温和,头发总是一丝不乱,穿衣服清清爽爽,裤子上的折痕笔直,皮鞋一尘不染。每次向他请教专业上的问题,条分缕析,没有一点废话。专业笔记上的公式推导,那可真的是赛过大学高数老师的水平,又积分又微分,绝对是赛过诸葛亮。有一次我帮他抄誊书稿,每一步我都帮他验算了一遍,发现有个数字代入错误,我帮他重新核算过并且跟他请教。老周同志非常开心,自谓找到知己。老周跟老黄是很难搞到一起去的,他们在专业上有很多的分歧,到最后演变成了比较奇怪的争论,只要是你同意的,我就反对,只要是你反对的我就同意。搞得两派的徒子徒孙们也面面相觑,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确定上两派也是互相掣肘相互排挤。真是文人相轻自古皆然也。老周有个怪癖,你可以喊他周工,当然可以喊他周教授,但万万不可以喊他周高工。一旦违反这个原则触了龙鳞,立马风云为之变色大地为之颤抖。2019年,小伙子们请老周过来开评审会,突然在会议室中风。两个儿子都在国外,爱人早已去世,无人照料,小伙子们轮流在医院里护理,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后来不知道康复情况如何?衷心希望老教授健康长寿。
老周说完,再来说说老刘。那绝对可以大书特书。老刘是部门里最有钱的人,没有之一。炒国库券的时候他当黄牛,是证券交易所里有名的打桩模子。炒股票的时候呢,去炒股票。房地产热闹的时候,他就折腾房地产。液压不是他的专业,但赚钱绝对是他的主业。他在广西梧州出差的时候,发现气候适宜物产丰富,适合养老,马上就在市区最豪华的地段豪掷百万购置新房。出手不可谓不豪横。老刘喜欢带块欧米茄的名表,但是却要用一块手绢包在表上面,生怕别人发现了。他说万一别人发现了会打他闷棍的。老刘总是斜跨一个背包,带着一顶帽子,走路歪歪斜斜,脚上像挂了一个秤砣,总是拖着脚在走。老刘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材生,他十分认真的跟别人讲,我是哈工大的,不是哈军工的。他这么说是有所指的,跟我等会要说的老江有关系,待我慢慢道来。老刘最喜欢用手机跟别人聊天,一旦有人瞄了他一眼,他就紧张兮兮的问,你看我手机了吗?他在黑乎乎的手机屏幕上用手指写字发微信,他的字写得非常扁平,张手张脚,活像一个老农民,所以经常被人看不起。他的徒子徒孙也很多,他是自成一派,我把他称之为少林派,毕竟捞收入更重要,是不是。他跟武当派黄老邪和华山派周伯通两不相干,自由自在,所有工作都以赚大钱为目的,不跟你们玩情怀闹革命,觉得你们实在是庸俗无聊不找正经事情干。大家对他的评价也分成两个极端,但总的来说说他“抠门”、说他“刘二”(貌似不是个好词语,但无从求证)是共识。我跟他一起在大连战斗过很长时间,聆听过很多教诲,主要是如何赚钱的,我的第一张在股市开户的账号就在他的怂恿下去海通证券下打开的。当然了,现在深陷谷底一动不动,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他退休好多年了,不知道现在是住在上海忍受清冷的空气呢还是在南方的梧州享受温暖的阳光,总的来说,老刘头是最接地气最认真生活的人,值得我去学习。
还有几位老前辈,我过几天再来慢慢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