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绝•光阴
前番才赏娇荷艳,
今已寒英次第黄。
试问光阴何处去,
堪从鬓角看青霜。
附:绝句中“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的用法
例诗:
《望月》
夜阑明月上窗迟,争奈中天云雾迷。
欲问清辉何所去,妆成晓镜照弯眉。
《夜月》
横塘夜月怕孤悬,投入清波伴水莲。
试问姮娥何处好,人间才是有情天。
《别》
阳关三叠醉离愁,故土茫然别泪流。
欲问余生何处寄,临川垂钓伴沙鸥。
总结:此法创作,在上联的表达基础上,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起句,并辅以“何”、“谁”等字,以表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复所问。
写作时,一要注意第三句所问不脱节,断意。二要注意第四句的作答要紧扣题义。总之要问的合理精巧,答的要出奇不意,富于想象才好。
如唐高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