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美玉 2020410017 15185710443
脑海里总有这样一个画面。
披挂薄衫的女子倚靠亭台,手执甘酿。仰头痛饮间,碎发被风吹起,抚过她秀气的脸庞,为其平添几缕忧愁。
饮罢,铺开宣纸,研墨沉思。
素手纤纤,神思而笔落,秀气的字迹絮絮道来,女儿家含蓄的柔情。缠绵悱恻的词句中,藏着她以其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的柔美。那愁情如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她的笔触在落泪,亦是在悲鸣。
但若是静下心来,认真品味,却又能发现,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她也能一改往日的缠绵情切,写下《夏日绝句》此般的刚劲,将婉约的笔触轻转,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实在想不到,料不着!
她那纤弱的身躯里不仅藏着女儿家的缠绵婉转,还带着几缕士人的豪迈风骨。
女中之士!
当如是。
清照,清水月照。
初时不察,后竟觉具镜花水月之感,如薄雾浓云,轻飘飘落不到实处,破碎感油然而生。
思绪不自觉的打了个转,忽地思及这位易安居士命途多舛的平生。
如其名。
也是富贵荣华易碎、家庭美满分离;前半生安逸幸福,后半生飘零若浮萍。
真应了前面那句,清水月照,镜花水月。
遥记当年年少,其也是位不知闲愁的闺中少女,字句轻吟间具是女儿家的俏皮活泼。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突然走来的客人,顾不上穿鞋的少女;滑落的金钗,两鬓的薄汗……看似羞涩胆小的少女,偏又倚门回首,嗅到阵阵青梅花香。寥寥数笔易安便以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使人忍俊不禁。
初读时,忍不住将其带入,她是否在年少时,也曾俏皮活泼,荡起秋千,薄汗淋漓,望着突兀而来的俊俏少年郎,慌忙遁入后院,倚门回首。
哪怕不合闺秀礼法,却也天真烂漫,一见忘忧。
相比于那般的“人比黄花瘦”,更情愿她能时时“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王国维曾言:“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当时间悠悠飘过,曾经写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也开始初识人间疾苦,与丈夫飘零四海。但能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女子,怎会退缩。面对丈夫的满腹忧虑,她只管淡然一笑。她说:“纵然我们的日子会清苦,也要像桂花一样,躲在绿树枝头的片页之中,渺小,但是团成一团,尽管秋雨淋淋,仍然散发芳香。我们这一生只要将金石录做好,便是死了,也不会有牵挂。”也许两个人在一起,对她而言,便已是幸福。所以在丈夫赵明诚逝世之后,她才会以泪洗面,写就感人肺腑的“人比黄花瘦”,短短五字里,是书写不尽的相思。她念着自己的丈夫,想着自己的丈夫,日日思君不见君,年年锦书去回音无。也许她只是午睡间突然被惊醒,望着满眼春色的温红软绿,黯然神伤,轻柔恬静的人儿,哪经得起又一春的岁月煎熬,只是人老珠黄玉减香消。柳树下的红门伴着小桥。多少次等到天黑点上蜡烛映红了窗,多少次误以为是他再次打马归来。断肠呀,风花雪月可怜无尽长宵。忍着萎靡的样子,抿一口佳酿,心事无人诉说,只得持笔慢述,自说自话。点点滴滴的相思,堆积如山的哀愁,全化为笔墨下的词句,装点词坛。很难言说,若是缺了这些磨难的洗礼,诗坛词宫里是否还有李清照的一席之地。但不得不承认,“千古第一才女”名副其实。有人说,她的词过于缠绵悱恻,缺了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可世间已有铮铮傲骨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静逸明秀的王维;清刚劲健的王翰……千人千面,各具特色,怎不能多一个情致缠绵的李清照哩?她的思绪,她的才华,她的性格,她的经历,揉成一团,成就了她。她素手执笔,惊起词坛开了一片锦绣。易安易安。“审容膝之易安。”如她心之所向,虽居于陋室,亦可有着饮酒自乐和傲然自得的生活。遥望远方烟雨,我仿佛望见了她,那个柔弱的女子,倚靠着斜窗,轻诵着诗词;兴致来时,她醉卧花阴,乘舟泛湖,偶尔闲敲棋子,一派自得其乐。娴静如处子;俏皮如脱兔。这样一个女子怎能让人不爱?自是爱的!爱她的满腹诗书,词藻优美;爱她的不卑不亢,风骨犹存;爱她的闲情逸致,淡然处世;爱她的坚贞不渝,从一而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