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作者: Ashley143 | 来源:发表于2017-05-22 19:37 被阅读0次

    一、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一)为什么要有两种思考模式

    我们为什么要有这两种思考模式?这与生物演化有一定关系。脊椎动物要想生存下去并繁衍后代,就要面对两个主要问题。让我们用一只鸟举例:小鸟在啄食的过程用,一边啄食,一边还要警惕是否有老鹰出现。处理这两种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大脑半球集中注意力啄食,另一个则注意巡视周围环境的危险。只有这样,生存下去的机会就大了。看上去就像是不停地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二)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转换

    专注模式是学习的基础,当我们要发掘新点子,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最初的专注,也需要给注意力放个假,让它从眼前的问题溜开一会儿。

    (三)两种模式切换帮你掌握知识

    人在休息的时候,发散模式仍然在后台工作,放松时也在学习,这简直再划算不过了。但不能只靠发散模式获取知识,首先要借助专注模式来调动全部注意力,在紧凑的专注模式后,利用发散模式奖励一下自己。例如:慢跑、淋浴、听音乐、冥想、睡觉……但是像打游戏、上网、聊天、发短信…等等最好适可而止,因为这些可能会把你拖到更专注的状态。

    (四)避开思维定式

    “定式”可以理解为先入为主,定式效应就是死盯着有瑕疵的方法不放,而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僵局,往往会成为学习的绊脚石。切换到发散模式可以使我们从中解脱,找到新的思路。

    让两种模式有足够的时间各行其是,我们才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牢固的神经结构就能建立起起来。

    二、记忆组块

    (一)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错觉

    1.什么是组块

    组块就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化组成的集合。要想熟练掌握数学、科学知识,就要学会创造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通俗点讲,组块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2.构成组块的基本步骤

    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组块活动的第二部是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

    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

    3.如何促进组块形成

    促进组块形成,要避免能力错觉。

    什么是理解能力错觉?简单点说,就是你认为你已经熟练掌握了某些知识或某项技能,其实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二)优化搭建组块

    搭建强大组块的步骤

    1.全程在纸上解决一个难题。(下手之前不能偷看答案,不能跳跃任何步骤。)

    2.重做一次,要格外注意关键步骤。

    3.休息一下。(给发散模式留出足够时间,让它去消化这个问题。)

    4.睡眠。(睡前再过一遍这个问题)

    5.再来一次。(解题更迅速、理解更深,多关注焦点,这种做法叫“刻意练习”,高效学习的重要当面之一。)

    6.给自己添新题。(本题答案会变成你组块资料库中的第二个组块)

    7.“主动”重复。(回想关键步骤)

    这些就是搭建组块资料库的关键步骤,就是建立和强化不断联结在一起的神经元网络,让大脑的组块更丰富、更强大。这里用到的原理就是“生成效应”。相比单纯重复阅读,生成(即回想)材料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

    (三)搭建组块对抗发懵

    首先让我们先区分一下发懵和知识坍塌。

    发懵,即恐慌到大脑一片空白——一旦工作记忆填满,而大脑没有足够空间解决问题的其他关键部分了,人就会发懵。

    知识坍塌,在对理解内容进行重建的时候——为构建更坚固的知识基础,往往会遭遇瓶颈,之前合情合理的事情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这类情况称之为“知识坍塌”。

    如何对抗发懵?

    将诸多解决方案建立成组块,可以避免在考场上发懵。

    搭建组块会压缩已有知识,为工作记忆腾出内存空间,这样就更可能回想起解题的重要细节。

    三、如何预防拖延

    (一)什么是拖延

    我们拖延,往往是因为周围干扰因素太多,我们拖延的,也往往是令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拖延是一种习惯,习惯有好有坏,显然拖延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好习惯。

    习惯的组成

    1.信号

    识别出让你进入某种习惯性状态的触发点。

    2.反应程序

    大脑在接到信号暗示做出的常规性、习惯性反应。

    3.奖励机制

    习惯的发展和持续所带给人们的愉悦感,相当于精神奖励。

    4.信念

    之所以成为习惯,就是因为他的强大效果(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从而对它产生了信念。

    驾驭习惯,预防拖延

    从拖延的角度重新分析习惯的组成,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习惯,并利用好的习惯,从而避免拖延。

    1.信号

    识别出让你进入拖延状态的导火索,尽量避免引燃它。比如:关掉手机或远离网络,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2.反应程序

    大脑在接到拖延信号之后,自动进入反应程序。当这个点出现的时候,要主动改变旧习惯。制定计划或使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计时法,可以有效改变对信号的反应。

    3.奖励机制

    习惯的发展和持续所带给人们的愉悦感,类似于奖励。这时可以用新的奖励启动大脑的重塑过程,养成新的习惯,当对这件事得心应手,就会乐在其中,这种新习惯就能保持下去。

    4.信念

    之所以成为习惯,就是因为他的强大效果(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从而对它产生了信念。人们在遇到难以突破的问题时总是希望退回到过去的舒适区,似乎那才是令你习惯的事情。这时就需要我们坚信新的问题可以解决、新的方法一定能行。

    在这里要强调一种巩固信念的方式:发展一个新的朋友圈,和抱有同一信念的同学相处,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建立一种鼓舞人心的氛围,互相促进,养成好习惯。(比如我们的社群)

    (二)预防拖延的几种方法

    心理对照

    将你现在的状态和你期望达到的状态做对比。

    “心里对照”是一种强大的自我激励法——想想最糟糕的现状或者不堪回首的过去,然后将他们和乐观的未来做对比。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想要避免拖延,不要专注结果(想要达成的目标),而是关注过程(时间进程,花费这段时间的方式)。可以制定一个个目标,以完成的进度作为反馈,增加动力。

    专注简短地工作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用25分钟的时间进行倒计时,在短时间内保持效率、隔绝干扰,每次成功地专注工作一段时间,就可以给自己一个奖励。这种方式会让我们只关注过程,避免做出自我评价,因而会更加轻松的工作。

    正面思维技巧

    1.让自己待在无干扰的环境下克服拖延,比如图书馆;(自我克制)

    2.练习无视分心的想法,让他们成为眼前浮云;(冥想)

    3.如果自己态度不端正,要改造自己的关注点,让注意力从负面转移到正面看法上;(改造)

    4.意识到刚坐下开始投入工作前,有点负面小情绪是特别正常的现象,如何应对这些情绪才是关键。(先动手)

    行动日志

    预防拖延的核心就是拥有合情合理的日计划和周计划,可以保证我们在宏观上保持前进步伐。

    1.前一天晚上写好第二天的计划。

    2.先从最困难的事做起。

    四、增强记忆的方法

    记忆宫殿法——将需要记忆的内容形象的嵌入到熟悉的场景中,让自己感受到视觉记忆系统的力量,从而达到准确记忆的效果。

    创建比喻或类比——将抽象的概念用现实中能感知到的实物进行类比,可以帮助理解难懂的知识点。比如:把电流看做水流,电压想象成压力。

    间隔重复法——从一开始频繁重复到最后延长重复间隔时间,可以将需要记忆的内容牢固记在脑海中。

    创建意群和口诀——将需要记忆得内容精炼成一个容易记忆的意群,或者总结出背诵口诀,可以简化学习内容,构成组块,轻松存储记忆。

    编故事——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编成简短的故事,便于记忆。

    肌肉记忆——把写和说结合在一起,加强记忆。同时体育锻炼对记忆力相关脑区新的神经元形成、新联结形成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学会自我欣赏——不要羡慕天才,在思维组块过程中,无论智力水平如何,都需要训练,尤其对困难部分更要刻意练习,这样即便是普通智力的人也有机会上升到天赋异禀的境界。

    塑造大脑,搭建深层组块——在科学、数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功的专业人士,都有一个明显得特质,就是能从思维里抽象出现实,即组块。学会如何组块是塑造大脑和提高记忆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高质量组块构成的神经模型,不仅能与我们钻研的科学产生共鸣,也能在其他领域或生活领悟产生反响。

    五、学习的有效方式

    第十五章至十八章主要分析了学习的有效方式,归纳如下:

    (一)学习的复兴

    1.自学是一种最深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奇怪的问题。

    2.在学习中,毅力比智力重要。

    3.优秀的导师对自身学习的价值及未来的人生轨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经验丰富,提炼出的一句话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学习慢”的学生虽然不能快速掌握学习材料的重点,却能抓住根本问题,而这些部分通常为进度较快学生所遗漏。

    5.对别人的批评要淡然处之。因为人人都有合作意识,也有竞争意识。

    (二)避免自负

    1.避免过度自信。专注思维依赖于左脑的分析模式,而发散思维依赖于右脑的质疑模式,一口气做完作业或试卷,使用的是左脑,这是如果不回头检查,等于放弃了右脑的使用,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从头检查一遍,左右脑并用,取长补短,提高作业质量或试卷的正确率。

    2.注重团队合作、集思广益。每个人都有盲区,凭借个人分析工作,即使用上两种模式或者左右脑,也都难免会有不足。和朋友一起学习,更容易看出自己的理解哪里有偏差,与朋友一起学习就像当众表演,可以练习随机应变,合作的伙伴也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你提出宝贵的意见,有助于职业规划。

    (三)参加考试

    参加考试本身就是一个效果非凡的学习经历,那么考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考前保持充足的睡眠。

    2.考前要检查备考清单。

    3.由难入简。开始做题时,先做最难的,当然,如果一两分钟还没进展,立刻抽身。

    4.考试焦虑。对于考试恐慌的人可以暂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放松腹部,把手放在上面,慢慢地深吸一口气。你应感到手在向外移动,甚至同时感到整个胸腔如一个膨胀的桶在向外扩张。

    5.考试的最后把关,做完试卷一定要检查,因为大脑会欺骗你,让你以为自己做的就是对的,即使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条件允许,你应该跳过它,转移一下注意力,然后从全局视角第二次检查自己的答案,问自己:“这样解答真的合理吗?”

    (四)10个好的学习法则和10个坏的学习法则

    10个好的学习法则:

    1.运用回想

    2.自我测试

    3.对问题进行组块

    4.间隔重复动作

    5.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

    6.注意休息

    7.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

    8.专注

    9.困难的事最先做

    10.心里对照

    10个坏的学习法则:

    1.被动重复阅读

    2.满眼尽是重点标记

    3.瞟一眼解题方法,就觉得自己胸有成竹。

    4.等到火烧眉毛才开始学习

    5.已经清楚解法,但反复解答同一题型。

    6.与朋友一起把学习变成闲聊

    7.做题前忽视读课本

    8.有疑问点,却不找导师或同学核对并解决。

    9.时常分心,却还以为自己学得足够深入。

    10.睡眠不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之道》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pg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