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好,我上午花了一小时走路。最后来到西西弗书店。
给自己和孩子选择的自由,你也可以培养出总统夫人!(在西西弗遇见《有话说》的小崔和《成为》米歇尔)来到书店的目的是继续看前两天没看完的《成为》。
给自己和孩子选择的自由,你也可以培养出总统夫人!(在西西弗遇见《有话说》的小崔和《成为》米歇尔)还意外发现了另外一本好书,崔永元的《有话说》。
给自己和孩子选择的自由,你也可以培养出总统夫人!(在西西弗遇见《有话说》的小崔和《成为》米歇尔)两本书中令我我感动的章节很多。用传图识字存了一些准备写简书的内容,回味这些活着如此认真的人的话,内心是充满很多力量的。
米歇尔描写她妈妈的部分引我深思:
以下斜体字内容摘录自米歇尔奥巴马所著的《成为》。
母亲还经常改变我们起居室的布置,换一个新的沙发套,或者换一下墙上挂着的照片和装饰画。天气转暖的时候,她循例会进行一次迎春大扫除,把边边角角都打扫一遍一一家具用吸尘器一遍,窗帘洗一下,风暴窗都拆下来,用威斯特清洁剂清洗玻璃,打扫窗台,然后换上纱窗,把春天的气息迎进我们狭小拥挤的公寓。……因为母亲的原因,直到今天,我一闻到派素清洁剂的味道,马上就会感觉生活很美好。
点评:打扫卫生,吸尘,洗窗帘,这些生活中琐碎的事情,甚至是一瓶清洁剂的味道,妈妈的所作所为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难以磨灭的印象。回忆起来是那么细腻却又温暖。现代人家里都是钟点工做这些事情,妈妈在督促孩子学习。不知道孩子长大会怎么回忆妈妈呢?
圣诞节是母亲发挥创意的好时候。有一年,她想出一个点子,把波纹纸板覆盖在家里方形的金属暖气片上,纸板上印着花纹,看起来像是红色的砖,把纸板钉在一起,我们就有了一个直达天花板的烟囱,还有一个壁炉,壁炉架和炉床也都一应俱全。然后,她让我们的艺术家——我的父亲,在很薄的米纸上画上橘红色的火焰,用灯光一打,可以以假乱真。在新年前夜,根据传统,她会买一个特别的开胃食物篮,里面有……
点评:这段话里我最感动的是母亲和孩子对于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地位的认可和崇拜。这样的家庭,孩子心理会相对更健康。母亲认为父亲是家里的“艺术家”。米歇尔和父亲关系非常好,可惜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可是米歇尔还是很好地处理和奥巴马的婚姻关系。这和她有个好母亲不无关系。
母亲在教育子女上秉持着一种禅宗式的冷静和中立,我觉得这种心态非常好,非常难以效仿。我有些朋友的母亲对他们的生活过分关注,我还知道一些孩子的父母因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孩子。我母亲则介于两者之间。她不急于下判断,也不急于干预。她观察我们的情绪,慈爱地见证我们每天的痛苦与欢乐。事情变得糟糕时,她只给予我们一点儿同情。我们做了一件很棒的事,她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一下,我们知道她对此感到高兴,但那不至于成为我们做这件事的理由。
点评:我太喜欢这样的母亲了。相比之下,我们都太焦虑了。冷静的妈妈既有慈爱也有界限,绝不把孩子的成败算作自己的成败。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都是有度的。还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做得到的有几人呢?难怪孩子如此卓越。我就有一个朋友是这样冷静的好妈妈类型,她的孩子也是特别好。
倘若给我们提建议,她通常是冷静理智且讲求实效的。“你不需要喜欢你的老师。”一天,我回到家向她抱怨时,她这样跟我说,“但那位女士脑子里的数学知识,你需要掌握。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其他的不要想。”
点评:学习这样的冷静吧!
她爱克雷格和我,但是并不过分干预我们。“我培养的不是小孩子,”她跟我们说,“是未来的大人。”父亲和她会为我们提供指导而不是立规矩。所以在我们十几岁时,没有晚上必须几点前回家的约束。反之,父母会问我们“你们觉得几点前回家合理?”,并相信我们会遵守承诺。
点评:我听过一个孩子对我说她母亲让她每天8点前回家,她在7点钟就开始焦虑了。非常焦虑。我自己是属于心大的那种妈,会观察孩子的情绪,适度批评或表扬。先生也逐渐心大了,本来挺焦虑的。
克雷格讲过一件事,他八年级时喜欢上一个女孩。一天,那个女後向他发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邀请,让他到她家里去,还特意让他知道她的父母不在家,就他们两个人。我哥哥内心很挣扎,到底去还是不去一一虽然这个机会很有诱感力,但他知道这是偷偷摸摸、不光彩的事,父母知道后一定不会原谅他。但是,他还是告诉母亲有这么一个女孩,只不过他隐瞒了一部分事实,说他们会在公立公园见面。
克雷格在做这件事之前就已经有负罪感了,他甚至只是想想都感到内疚,并最终把整件事向母亲和盘托出,他以为母亲会发牌气,或者说他希望母亲发牌气,不许他去。但是,母亲没有。她不会那么做,那不是她做事的方式。她把选择权交还给了哥哥。
点评:这就是好妈妈的模范。好妈妈倾听,但不会给你建议,要你自己做决定。因为一个人内心的驱动力和自我约束,才是他最重要的最宝贵的改变和成长的力量。
而米歇尔的妈妈这么智慧,是因为她相信每个人他自己才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而不是父母。
孩子虽然年纪小,可是也一定要有自己说话的声音。敢于表达自己,哪怕是错误的观点。如果表达出来,可以改也可以不改,但至少是为自己而说了。就像《奇葩说》一样,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和观点,都是对的。
就像崔永元在他的新书《有话说》所写的。
以下内容摘录自《有话说》:
别人总告诉我们,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我觉得可以反着来,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行?为什么现场就不能多几个、几十个观点?为什么摄像师就一定要在摄像机后面,不能参与讨论?为什么现场的大妈不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个儿子?
我一直在说一个概念:众多的可以。
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中,“不可以”的力量总比“可以”的力量大。大概是因为否定一件事儿,总比肯定一件事儿容易。肯定一件事儿,你总是需要很多的准备,而否定一件事儿,一句话就可以了:“反正我觉得不行。”
(点评:真是,说不行多容易啊。又酷又省事。现在很多孩子都说“我不行”,或者“这事不行”,省事啊。)
当我不断地把这样的选题做成节目的时候,我慢慢发现,除了对和错,还有不知道对还是错,还有这么看是对,那么看就错,又或许两种方式改进一下都是对的,而从更高的层面上来看都是错的。
总之,会有各种各样的结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容纳和接受这些不同的观点。可是有人会说,有的人一张嘴我就知道是错的,为什么还要容纳他呢?
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想一想?
第一,是不是因为他一张嘴就是错的,才给了我们一个校正他的机会?
第二,其实他们说的并没有错,只不过是你理解错了,或者说是社会还没发展到那个程度,但后来被印证是对的?比如,捍卫太阳中心说的科学家布鲁诺以及发现地球是球形的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这些早期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家,有的被烧死了,有的被绞死了,但是,后来科学的发展印证了他们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第三,即使他说的是错的又能怎么样呢?
一旦我们明白要拥抱众多的可以,我们便会突破很多以前没有踏足的禁区。普华永道是世界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它在香港的分公司有一个高级人オ,从外表看是位男士,但是他却希望能使用独立的卫生间,如果不行,他希望能使用女卫生间。这就是他的主观意识,绝不是在捣乱或是给公司出难题。最后,香港分公司的总裁把自己单独的办公室腾出来给他使用,因为那间办公室里有一个单独的卫生间。
(点评:看完这段是有震撼的,这里我看到对人的平等与尊重。你要相信没人愿意格路,如果他有需要,那一定是他的真实困扰。)
我女儿考美国大学时填写的一张表格,我拿在手里看了足足有一刻钟,因为我被它刺激到了。表面上看,这就是一张很普通的表格,跟我们常填的那种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在内的表格很像,但是,在性别这一栏我却看到了七种选项,我就是被这七种选项刺激到的。这七个选项包括:男、女、不男不女、亦男亦女、先男后女、先女后男,最后一个最棒——其他。说实话,在最初被短暂地刺激了一下之后,我是真的觉得有点儿感动了,感动的是他们对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竟然可以尊重到这种程度。
(点评:这个,我有点被吓到了。社会太进步了。)
但是,请注意,我希望去拥抱的不是接受和包容。一旦我们讲到接受和包容,我们就还是维持着一种从上到下的姿态,还是没有真正打开怀抱和心灵,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是重要的、自己是主流的。
我们去拥抱的是:众多的可以。就好像你开了一家面馆,当一个客人说:“今天的面很好吃!”你会说:“欢迎下次再来!”第二天,同一位客人对着同一碗面说:“你们家的面太烂了!垃圾!”你还是会说:“欢迎下次再来!”而不是说:“你滚!”
(点评: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的观点,我们也不会被激惹。这好让我羡慕。)
想告诉你,言论自由必须包括说错的自由。
就到这里吧。实在困了。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