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澜:提到父母,你会想些什么?

杨澜:提到父母,你会想些什么?

作者: 联动书匠 | 来源:发表于2016-12-15 17:32 被阅读14次

提到父母这个词,我们会想些什么?无尽的温馨,抑或些许的复杂?

和父母之间的战争,似乎是每个青春期孩子必然要经历的事情。那些与父母斗智斗勇的桥段,俨然是青春期里百味杂陈的经历中的一种。

每对父母,都化身为万能的战神,目光炯炯地出现在我们所到的每个角落:不准靠近男孩,不准穿着太暴露,不准吹口哨,甚至不准晚于几点钟回家。而战神的这些条条框框,也正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对于上述的最后一条“不准晚于几点钟回家”,我体会颇深。

年少时,父母就给我定下了严苛的禁令:不管是参加多么热闹的聚会,都要在晚上九点前回家。这条规则曾一度让我心理紧张,甚至说神经兮兮,一到晚上就要不停看表。

有一次,班上同学组织一次重大的元旦跨年活动,我年少贪玩的心性战胜了对父母禁令的恐惧。大着胆子狠下心的我对爸妈说,这是班里人人都要参加的活动。

这个谎言让我赢得了一晚上的幸福时光。我和一群意气风发的同学,先是在一个借来的练功房里吃喝笑闹。零点过后,又一起骑自行车到了长安街,同学们的单车排成气势磅礴的一排,大家肩并肩往前走,一路歌声昂扬,气势威武。这一次的聚会,让我的玩性得到了极大满足,至今回忆起仍能感受到当时的幸福与兴奋。

不过很不幸,我的谎言最终败露,父母自然非常生气,认为这“不仅是纪律问题,更是品德问题”。爸爸妈妈一连三天都不搭理我,一直到我意识到自己犯了大忌,痛哭流涕地忏悔,他们才算原谅我。

有这样经历的自然不止我一个,在采访作家赵赵时,她讲了更精彩的故事。

为了禁止女儿与同学们一起远足,赵赵的母亲做得更绝,她将赵赵的自行车藏了起来。藏在了哪里?极端有创意的藏法——她生生地将自行车高高地挂在了墙壁的暖气管子上!

赵赵也不示弱,趁母亲不在家,立刻发动同学前来援助,一众人费了劲地往下搬,边搬边感叹母亲哪儿来这么大力气。

当我们回忆青春期与父母之间的斗智斗勇,就会有这样的感慨:其实爸爸妈妈都有让我们感到特别感动、特别温馨的时候,但也有让我们感到气从胆边生的时候,对不对?!

父母之情,常常是柔软的,温暖的,即便是这样一点点的摩擦,在日后的回忆中,也会是甜蜜而有趣的。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摩擦和战斗,正是两代人之间有趣的行为艺术。

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说,她写过一篇文章,悄悄贴满家里的角角落落,这篇文章有个“可怕”的名字,叫《出售妈妈》:

她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够发现你的任何秘密。她总是说一些有学问的话,随时准备改正你的任何缺点;她还是一位出色的老师,随时准备把你培养成作家。而且她不会吃你们家很多的饭,因为她正在减肥。一年包换,十年包修,售价一千两百八十万。

文章背后还附上了家里的电话号码。

我担心地问道:“这样写她,你妈不生气啊?”

蒋姑娘不置可否,而是将自己与母亲的此类互动定位成母女之间的行为艺术,上下两代的交流像同龄人,“没大没小”。她甚至还虚构过一篇文章,叫作《妈妈的婚外恋》。父亲非但不生气,还十分客观地评价这篇文章很有创意。

可爱的妈妈、开明的爸爸,这样的家庭氛围应该很舒服了,但上小学的时候,蒋姑娘就实施了第一次“离家出走”,刚刚英勇神气地迈出大门,妈妈就说:“你可以走,但你的头绳、鞋子、衣服,都是家里的,你得留下。”

蒋方舟顿觉理亏,就纷纷卸下“家里的东西”,光溜溜地走出去了,结果只走了十米左右,就不好意思地折返家中,和妈妈又恢复了和和美美的状态。

出走与和解恰恰映照了儿女与父母之间既想挣脱又彼此牵绊的特殊情感。我一度对这个问题很好奇,于是我主持的《天下女人》与新浪网曾经联合做了一个调查,议题是“你对父母的感觉”,选项如下:

A.没有太多的感情;

B.总是有一些怨恨或者埋怨;

C.很尊敬;

D.非常爱她,心怀感恩。

调查的结果是近一半的网友都有交叉选择:B和D。

正因为父母与儿女之间有着太过亲密的关联,使得她们无法精确又清晰地彼此界定,也许B在青春期来得更为突兀与猛烈,但D是生命给予真正成熟的我们厚重的馈赠——即使爸妈有些不靠谱。

生命中一个巨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究竟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什么?相貌、体征、性格、手艺、知识、情操、财富、人脉、命运、信仰?它们又是怎样与我们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经历发生了无以计数的化学反应,而让我们成为独立的个体?为什么有时我们最不喜欢的父母的某些特质恰恰出现在自己的身上,而他们的高大形象会在多年之后回归平凡?我们真的在按父亲的形象找丈夫或者按母亲的形象找妻子吗?父母的生命又如何在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身上延续?关于父母我们有太多的问题,却没有答案。

但我能肯定的是,我对他们的爱不需要理由,正如他们对我的爱;他们不必完美高大正确,正如他们从未这样要求我们。真想对他们说:“亲爱的爸爸妈妈,让我拥抱你们,正如你们曾把我抱在怀里;请依靠我,正如我曾依靠你们的指引。”

相关文章

  • 杨澜:提到父母,你会想些什么?

    提到父母这个词,我们会想些什么?无尽的温馨,抑或些许的复杂? 和父母之间的战争,似乎是每个青春期孩子必然要经历的事...

  • 滴水成河,心怀感恩

    生活需要感恩,这样才能让爱生爱。 早晨起来,看到窗外明媚的阳光,你会想些什么?听到父母的殷殷嘱咐,你会想些什么?吃...

  • 0430

    【今日悦读0430】 书目:《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作者:杨澜 〔语言的边界,世界的边界〕 杨澜提到中国自古以来对...

  • 《杀生》:因逼迫而成长

    杨澜:“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也许有人会阻碍你成功,但没人会阻碍你成长。”杨澜所说的成长是自我的出走,而我...

  • 那些富养的女儿们,后来都怎样了?

    一提到富养女儿,很多人会拿出杨澜来做典范。 故事是这样说的:从三四岁起,小杨澜就被舅舅带着,去上海最高级的红房子吃...

  • 一问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以前我没想过要看杨澜的书,觉得看看《杨澜访谈录》就ok。学了新闻学这个专业后,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到杨澜,她的节目、...

  • “中国面孔”——杨澜

    提到一姐杨澜,第一印象是什么? 主持人、媒体人、传媒企业家、慈善家、阳光媒体集团主席和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或者是《...

  • 跑步

    你在跑步的时候想些什么

  • 跑步时你在想什么

    跑步时你会想些什么是什么支撑着你完成计划,跑步三境界你属于哪类 跑步时你会想些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即使是...

  • 牵着你的手

    我牵着你的手 走遍每个角落 但 我终究不知 你的心里想些什么 你的心里想些什么 我始终不知 但 走遍每个角落 我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澜:提到父母,你会想些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sg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