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奇点这个词是《欢乐颂》热播时,一闪而过,没有留下什么印象。4月25日晚,N4云访谈,在吴虹校长与时朝莉老师的对话中,“奇点”再次出现。突然发现,我们现在正处在奇点。
对话的氛围轻松,环环相扣的问题、娓娓道来的讲述,不仅让我知道了时朝莉老师破茧——成蝶——飞舞的成长历程,更如石子投入水中而引发涟漪,余韵无穷。
吴校长先是联系时老师微信头像的变化,提出问题:你给自己的定位?也让听课的我们思考,除了学科教师,你给自己的定位还是什么?之后,结合山峦照片,请时老师选择自己在图中的位置。时老师选择了中间偏上的位置,在经历曲折达到一定高点之后,时老师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定位。
联系当下的疫情,吴校长引出了“奇点”的概念:

疫情期间,你做了什么?奇点之后,你还想做些什么?
回想20多年的教学工作,多数时候只满足于做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或者学生学习的“裱糊匠”,后来知道做个“裁缝师”,知道了整合教学资源,用教材教。我是不是在简单重复?我有进化吗?教育领域的进化矩阵中,我在哪?

直播互动的时候我写的是要做信息时代的探索者。信息浪潮本就变化莫测,必须主动迎接,而不是被“拍在沙滩上”。我想,应该做个“设计师”吧,接受最新的理念,轻松的学习,科学的传承。
若55岁退休的话,职业生涯所剩不多,但时间不会止步,成长不能停歇,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官丽婷老师提议做阅读项目式课程,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深以为然。
这个“奇点”最深的体会可能就是行动要马上,不问成败先做起来,把想做的事、能做的事都尽快的付诸行动。比如书要先读起来。
心得写不好,先写个流水账吧,比一个字不写有点进步……
(写于2020年4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