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养育之道

养育之道

作者: 陈陈_19b4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08:18 被阅读24次

1月6日,晴。

阅读书目:《孩子的恶》。

作者:河合隼雄,他是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学分析师,也是日本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童年在二战中的日本度过,因为日本战败,他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在1959年不远万里去到瑞士求学,专攻荣格心理学,后来逐渐萌发出对本国文化根基探索的想法。人到中年,他又回到国内研究日本的民间故事,大量地比较东西方的神话传说,深入地探寻日本人文化心理结构,他一生著作较多,他的文笔细腻隽永却又能发人深省。代表作有《孩子的宇宙》《爱哭鬼小隼》《大人的友情》。

养育之道

金句 :

1.富有创造性的人,也是很自立的,有一种以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力为基础稳固站立的能力。

2.一个人实实在在地或者,切身感受到林林总总,还是会让人想说一句:世上存在着恶。并不是那种只能称之为“恶棍”的恶,想想自己,谁不得承认自己确实干过坏事。

3.恶从未绝迹,就在于人的心灵中就存在着恶,任何创造的背后都混杂着破坏性,我们生存的世界早就形成了该有的秩序,在既定的秩序中想要创造出点什么,必须要破坏某种旧事物。

4.秘密关系到孩子的自立、自我认同、孩子们倾向于抱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们的生活的安全,就全部建立在这个秘密上。

5.青春期,是一个把人兜底朝天重新制作一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任何一个人都体验过某种意义上的恶。体验过这种额,孩子经历各种形式的锻炼,才能慢慢长大成人。

记录与感悟:本书以大量举实例的方式,对孩子的“恶”进行了根本性的思考,说了孩子的恶有其必然的原因,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父母绝对不应该简单粗暴那么简单,本书启发了教师和家长要更好地理解孩子,面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做出适当的回应。

一、恶是自立的需要:打破世俗陈规,自我破茧而出。

河合隼雄发现,很多有突出贡献的名人,虽然彼此成长背景不同,但是在少年时期都属于父母眼中的问题少年。比如日本的著名的昆虫学家,日高敏隆,少年逃学,后来不堪忍受父母的辱骂想要轻生,最后遇到一个开明的老师,说服父母,这才开始研究昆虫。

我但凡有些创造力的人,都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自立的愿望,这不仅是追求个人自由那么简单,更是一种以自我思考,自我判断为基础的,可以让你在社会立足的能力。

台湾作家三毛在初中的时候极度厌学,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房间中,连笑容都很少,看上去非常阴郁,她所表现出来的孤僻寂寞,就算放在现代社会,也会被认为这个孩子是没有任何未来的。辛亏有父母的支持,才让她走完人生最黑暗的那段时光。

不管是三毛还是日高敏隆,在几十年前就拒绝上学,包括想要轻生的念头,或者长期不和外界接触,在当时的社会绝对算得上是一种极大的“恶行”,而这种行为说到底,是孩子在对成人世界宣战,他们想要默默地告诉父母和老师“我不会像你所期待那样活下去”。十分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一对好父母,这让他们在还未成年的时候就能够在精神世界中自立出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他们非凡的人生。

人不可能都只有一条路,孩子也不可能都是好孩子,有时候,孩子身上的独有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都让他们显得不合群,孤独寂寞,或者是做出反抗世俗陈规的行为。父母一定很讨厌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他们会认为孩子是疏于管教,或者是什么人引上了邪路。父母会为了让他们回归正途而严加惩戒。

河流隼雄并不是鼓励孩子逃学或者辍学,也不是鼓励孩子对社会叛逆,只是想要父母明白,孩子出了问题,不是打一顿或者开解一番就能解决的。如果孩子做出完全不合常规的事情,父母要尽最大的可能探索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理解孩子萌生的想要自立的念头,和隐藏于他们内心的创造力。父母保护好那些力量,才能让孩子在未来拥有向上的可能。

二 、恶魔在你我心中:谁都不是完美的孩子。

现代生物学已经揭示,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就是天生的本能和欲望,也是人类的天性。社会属性是通过社会生活和社会教化所获得,是后天属性。要知道在人类的本能中,包含了太多的“恶”,比如攻击他人,比如妒忌和报复,比如自私自利,但是人类经过后天的教化,经过大量的教育,逐渐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人的本性就有着恶的一面,而这一面会时不时地露出狰狞的面目。对于孩子来说,因为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社会化教育也不足,所以孩子的行为模式更会带着某种一种天性上的恶。年龄小的孩子会摔死小鱼或者小鸟,年龄稍大的孩子会因为想要偷窃而偷窃。孩子的恶在学校的突出表现就是就是校园霸凌。目前这个事情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几乎有学校就有霸凌,这种行为自打人类出现就始终存在,因为每个人都有想要排除异己的本能。

尤其是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当身体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会突然遭遇自己内部汹涌而出的力量的冲击,在反抗父母和学校的过程中,他们搞不清楚自己的限度在哪里,失去了控制。

这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恶人。每个人都像月亮一样,总有黑暗的一面。对于孩子来说亦是如此。人性的缺陷是如此根深蒂固,就算是最伟大最善良的人,也不能幸免

三、如何与恶相处?爱与理解同在,宽容与坚持并存。

父母会在无意识中将自己的人生缺憾转移成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父母会想方设法地把这种问题切割出去,从而也就破坏了孩子的完整性。父母的爱就像是一种暴政,没有看见,没有沟通,只剩下武断和强权。目的是要把孩子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和“乖孩子”。

但是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太听话的孩子往往比一般的孩子更加脆弱,身上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理问题。这些听话的孩子长大之后做事情并不依靠理性,相反,他们会变得十分奴性,变成一个职场上只会唯唯诺诺的员工,在社会交往上变成一个缺乏独立精神的滥好人,最后就是消极被动的过一生。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打压孩子,不能看见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就等于剪断了孩子未来能够自由飞翔的翅膀。所以,接纳孩子偶尔出现的过失,不要武断地给孩子做任何评判,或者如临大敌一般地控制和支配他们的所有行动,也就是保有孩子寻找自己人生之路的力量。

面对孩子们的“恶行”,父母首先是自我反省,在理解孩子的同时,该坚定的时候就要坚守立场,也就是“绝对不允许往前多走一步”的严格限制。正如书中所说:父母要像一堵墙,挺立在规则面前。要让孩子知道有哪些界限是绝对不能跨越的。有些事情一旦过了头,跨过了临界线,恶作剧就有可能变成违法犯罪。

爱和理解同在,就是说父母要把孩子当做活生生的人来看,知道他们有独立的渴望,有去实现自我的梦想,有要脱离父母的需求。宽容与坚持并存,就是父母要理性地看待孩子的行为,采取有弹性的教育方式,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订立规矩,该拒绝的时候要拒绝,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要敢于让孩子受到挫折,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规则就是这世界的一部分,凡事皆有后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养育孩子育更重于养,青春期,是一个把人兜底朝天重新制作一遍的过程,又何尝不是让父母反思理念重塑的过程。人生亦不过百年,整个生命期都应该是教育和修炼的过程,有的道理或许已听过千百次说过千百次,如不能在生活中实践修行领悟千万次,亦不能树人。多一些从容,多一些宽容,做好守护者,让每颗树长成他该有的模样。

相关文章

  • 养育之道

    养育孩子就是做传讲耶稣的器皿。对他们讲耶稣并祂所做的。 “就这样简单而已吗?” “是的,如此而已...

  • 养育之道

    1月6日,晴。 阅读书目:《孩子的恶》。 作者:河合隼雄,他是日本第一位荣格心理学分析师,也是日本最著名的心理学家...

  • 养育之道

    天下为人父母者,无不为养育孩子而操碎了心…究竟该怎样养育孩子呢? 古人云:大道至简。循大道,舍小道,忌捷径。 养育...

  • 养育“中”之道

    今早看到一篇中医分析孩子疾病的文章,看到其中一个案例的分析,其中一段让我心中一震,文中说“这个孩子肾阴虚的主...

  • 养育之道 母乳神器

    今天推荐一个在职妈妈喂奶神器吧,集奶器,谁用谁知道,比吸奶器好用一万倍,价格还只有吸奶器零头不到。 不知道啥东西的...

  • 妞妈|养育之道

  • 妞妈|养育之道|

  • 妞妈|养育之道|

    这两天妞宝贝特别棒,做饭,收拾自己的书桌…… 这两天隔离在家做饭、做家务、收拾屋子,感觉好多时间就在琐碎中度过。

  • 妞妈|养育之道

  • 妞妈|养育之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育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rtr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