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的书法造诣在“扬州八怪”中以大草著称,在这里我们赏读的“松阴一径白云湿,花影半帘红日迟”七言楹联是黄慎为友人所题作。
纵观此楹联,联景争辉,笔墨融洽。松阴清凉,白云舒缓,花气袭人,初日迟迟,令人遨游于早晨的静谧、空旷隐逸的山林风味之中。同时,一股笔墨之醇香相随扑面而来。唐人孙过庭在《书谱》论:“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其笔触凝重滞涩、粗犷高古,笔画简练、起讫分明,造字正侧、疏密、虚实相间。字间虽断,但气贯意连。于整体上透见其大胆打破同时代那种描头画角的习俗(馆体阁),并将碑学及绘画艺术语言有机融入作品。让人感受“推、拖、拽”狂笔横扫,洒脱不羁的气度。
清 黄慎七言楹联墨迹是楹联无论在章法布局、造字取势均具有“相避相生,相呼应之妙”(清.刘熙载《书概》)。上联的首字“松”与下联的“迟”字呼应自如,首尾一体。“一”逆势入纸作重按再轻提落笔,后而空收,形成了点线互联之美。“径、白、云、湿、花、半”点横借代、呼应、轻重应腕而生。“松、径、云、影、红、日、迟”时高低、时静动、时虚实,于点画、造字中营造出冲突而相互制约的笔势墨意的氛围,从中巧妙地得势,更显得凝重而灵动、古朴而有个性。“松、阴、径、影、半、日”作竖时藏露、曲直、方圆、粗细,富有韵律优美的形式意趣。“松、径、湿、红、迟”宽博平实,“阴、一、影、半、日”长瘦疏朗,错落有致,拙巧相映。“径”和“半”、“云”和“红”不仅险劲多变,而且对比强烈,情趣盎然。“阴、云、湿、花、影、帘、红”其线条中侧并济,轻重、缓疾、夸张,沉稳老辣、缠绵曲折得“带燥方润”的笔墨效果,“影”字右部似“万岁枯藤”质感、气韵妙合自然。
黄慎(1687——约1770),清代著名书画家,福建宁化人。字躬懋,后改为恭寿、菊庄,号瘿瓢、东海布衣。长寓居扬州,以鬻字卖画为生,工诗文、绘画,在书法艺术上大有北碑之风韵,对怀素有独钟,又得孙过庭之笔致,善用破毫秃笔作书。
*本文发表于《中国书画报》、《闽南日报》 ,榕风轩主人重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