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杨照。
首先需要跟你们稍微交代一下,其实我认为我是最不适合来一席的讲者。一席是怎么来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你们听我一席话,或刚刚听叶老师(Peter)一席话就胜读十年书,那是Peter都没办法解决的灾难。
因为它只能代表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你这十年真没读什么书;第二件事是我更在意的,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意味着这十年来你不太知道阅读是怎么一回事。
另外,我可能不是那么适合来一席演讲的另一个原因是,你们也许不知道,但我必须诚实地告诉你们,我一点都不想要跟500个人说话。其实我比较想跟30个人好好地说话,不是嫌你们人多,也不是嫌灯光不对,是我的毛病。
你们可能不会感觉到,可对我来说,如果我看得到你们,我就会开始想你们是谁,你们发什么神经病今天花80块钱来这里听11场演讲,然后到现在还在。为什么?你们对我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会看到你们,阅读你们,把你们当问题,因此我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说法。
阅读是一个来自于我们跟书本之间的关系,它也是一种方法、一种态度。但是一旦它形成了我们生命当中的一种方法跟态度之后,它就不止于阅读书本。我希望跟大家解释的是,阅读不可能离开书本,也不可能离开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几千年所遗留给我们的非常难得的一种能力。
文字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文字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一方面是无远弗届的,我们现在所发生的事情、你现在的感受,一旦把它写成了文字,变成了这个符号,那它就可以离开了这个空间被其他的人感受到,被其他人阅读;它也可以离开了现在的时间被未来、被以后的人所阅读。
文字也非常有用,古往今来,为什么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各种不同的社会最后基本都走上了文字这条路。更甚之,你必须要走上文字这条路,才能够有更进一步文明的进展。
但是,文字更可贵的地方是,它是一个不尽完美的工具。所谓不完美,意味着当我们在面对文字的时候,就不能够单纯地被动接受讯息,我们得要懂这些文字符号。
另外,你还要用自己的经验及感受去解读文字。同一本书,没有两个人读到的经验和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因为文字就没有那么精确。你不动用自己的经验跟感受,你就不可能进入到这个文字的世界里。
我猜在座爱看电影的人应该远多过于爱读书的人,我有一个充满了偏见的电影史的看法。
电影发明到现在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就在巴黎歌剧院的旁边。重点是,电影被发明的那个时间点正是欧洲文学最鼎盛的时期。
电影甫一发明就走了一条非常有意思的路:它“认贼作父”。它以为自己是文学,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电影的拍摄的方法以及我们评断好电影的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两个人一起去看电影,看完后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如果20个人去看同一部电影,看到的电影长得都一样,那我们就说这是个烂片。
电影确实是很容易读、很容易看,但是如果它不会真正冲击我们,就不是好电影。换句话说,电影当时是以文学作为它的模仿对象。所以人们认为好的电影会逼着你主动投射你的感情,投射你的经验,所以每一个人看完电影,看到的都叫作自己的电影。
电影走这条路大概有70年到80年的时间,这也造就了一波一波电影潮流。例如爱森斯坦(Eisenstein)是怎么样发明的蒙太奇手法(Montage)?他就是通过蒙太奇的手法,使电影不是跟我们生活的这个自然时间放在一起的,而是一个一个片段,而且这个片段不必然是生活自然的逻辑,它们只是拼贴在一起的。
所以观众需要从各个不同的画面当中自己去解读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法国新浪潮电影、意大利从新写实主义到新浪潮电影;所以我们会看到费里尼,我们会看到戈尔达,我们会看到特吕弗。
我们看到所有的这些电影都在考验你:你能够多么认真地用自己的生命去看电影。即使是好莱坞的电影,我们以前所看到的奥斯卡金像奖,最后选出来的最佳影片都是这种电影,这种电影就是要让你进到电影院里面去。
但是如果你跟男朋友或女朋友去看电影,你们就要稍微小心,因为好电影会让你们吵架的:你说你看到了什么,他说他看到了什么,你们不会一样。然后突然之间你就发现:“搞什么,我为什么会跟这个人在一起啊,他是谁呀?”电影就是逼着你认识自己。
但是大概二十年前,也就是你们开始或差不多准备要开始看电影的那个时候,电影醒过来了。它突然就发现了,说我这是干吗啊?我不是文学,我为什么要这样拍?我最大的长处就是控制,我是全面的影像、全面的声音,我最大的本事跟最了不起的作用就是可以让全场在同一个时间笑出来,在同一个时间哭出来,在同一个时间感到害怕。那我干吗要搞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于是从20年前,电影就开始走上完全不一样的另外一条路。从我的偏见看来,从此电影就不好看了。不管跟谁去看都不用担心,不管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也不管你曾经有过的悲欢痛苦,你去看《复仇者联盟》,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你去看《速度与激情》,看到的也都是一样的东西。——观众是被控制的,所以这个时候观众看电影,不阅读电影。
阅读是什么?阅读它来自于文字,来自于文学,所以它让你用一种主动的专注的方式去看待你生活里所有的东西。
你可以阅读一个人,就像我说我如果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你们,我就会阅读你们。当我在阅读一个人的时候,我把每一个人当问题。你曾经用这种方式阅读过跟你一起来的人吗?你阅读过你旁边的人吗?所谓阅读过你旁边的人,是说你曾经好奇真正把他当问题吗?
从最根本的一件事情开始,他(她)为什么长这个样子?他(她)为什么会这样穿衣服?他(她)为什么这样讲话?他(她)为什么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
我遇到过非常非常多的人,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是,她从来都没有阅读过要跟她过一辈子的人。我问她,那你嫁这个人干什么?你跟这个人过一辈子不痛苦吗?他就是一个你身边理所当然的存在,难怪到后来你们两个就……,我不要讲下去了。
除了电影,你还可以阅读照片。法国作家罗兰·巴特写了一本非常棒的书:《明室手记》,或者直接就叫作《明室》,他在那里面告诉我们他怎么看一张照片。一张照片必然有一种哀悼的情怀,因为它是把一个过去了的、消失了的时空跟影像给留下来。
所以当我们去阅读照片的时候,罗兰·巴特建议我们要找到那个照片当中的刺点,它会刺到你,会让你心里有所感受。这跟你随便看一张照片是不一样的。你们现在一辈子照这么多的照片,所以通常也就不会知道如何阅读一张照片。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种东西非常特别、非常精彩、非常棒,叫作portrait。portrait从古老的绘画传统过来,什么叫作portrait?不是说我帮你画一张像就叫portrait。不,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想要把自己的影像留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非常稀有的事。人一辈子大概画三张像就很了不起了,还得是贵族才能有这个机会。
所以一个画者,当他画portrait的时候,他是有一个使命的,他必须要留下他所画之人的代表性的影像。所以他要怎么画,他不可能选择当下他所画之人坐在一席这个戏院里听杨照讲话时那个发呆的样子,然后把他画成一个portrait。
画者需要画出最能够代表他所画之人的那个表情、那个光线、那个模样、那个态度,还有那个人格。所有这些都要画出来,它才叫作portrait。
所以在西方绘画史上为什么portrait这么重要,西方的绘画史上为什么有几个了不起的大画家?例如说林布朗。过去大家认为只有贵族,而且只有身着正式的正装才足够华丽,才能够显现出来一个人的身份、一个人的地位。然而林布朗开始画一般人,而且画穿着一般的服装的一般人。他懂得怎么样用那个光线,怎么样捕捉他的表情,让每一个一般人都能够留下portrait。
后来人们发明了照相术。在照相刚刚发明的时候,它仍然是一个portrait的精神。你们家里面或许还留下爸爸妈妈小时候拍的全家福,大家郑重其事地到照相馆里面去,穿最有代表性的服装,留下来一张叫作“我们一家人”的照片。
所以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发生在柯达相机、手提相机发明之后。手提相机刚刚发明的时候,因为这个传留的习惯仍然在,所以那个时候人们什么时候拍照?依然生日的时候拍照,去旅行的时候拍照,都是叫作重要的时候。
什么叫作重要的时候,就是来自于原来的那个portrait的传统。重要的时候就是能够显现我们是谁;在重要的时候,把能够显现我们跟别人之间的关键关系的影像留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画像、照片仍然是阅读的原则跟阅读的精神所形成的。抱歉,我又要直说我带有偏见的评价跟评估了。到了你们这一代之后,这件事情就完全消失了。因为到现在为止你已经拍过两万张照片了,你怎么可能从这两万张照片当中找出任何的一张可以代表你呢?
在以前那样一个非常浓烈的阅读照片的传统当中,它包括了一些我们今天已经没有人去思考,或我们很难理解的一些重要的观念。比如说,一个重要的观念是你跟你的照片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在整个西方的摄影学里面曾经热切地讨论过。
我就用最简单的方式说,这个问题就在于,你看到了一个人,你再看到他的照片,你可不可以认得出来人跟照片是一样的?就是说,你能不能认得出来说这个是他的照片?我们绝大部分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但是倒过来,比如说今天你的好朋友拿一张照片,跟你说“我新交的女朋友,漂亮吧?”因为他觉得很漂亮,你也很认真地说“哎呀,好漂亮喔。”但我问你,看完了跟他出去十分钟之后,站在路上的女生迎面走过来,在所有的行人当中,你认得出她来吗?
在20世纪初期,照相术刚刚传进到日本的时候,日本人尤其热衷于此,觉得这简直像是一个魔术一样的东西。这也引起了日本人一再地讨论:到底照片比较重要还是真人比较重要?他们就产生了一个很奇怪、我们今天无法理解的概念:日本人认为人要努力地想办法活得像照片。
因为他们认为照片把人身上的所有杂质、偶然都拿掉了,它显现的是一个纯粹别人应该要辨识的你,而不是真实的你。所以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追求,或者是人生的个很重要的刺激,就是你如何活得像照片里面的人那样美好。
你也可以阅读音乐。我喜欢音乐,但对我来讲,我没有办法或我不觉得我只是在简单地听音乐。什么叫作阅读音乐?阅读音乐意味着你一直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听到了什么,为什么有人要写出这样的音乐,这个音乐它有什么样的道理,有什么样的来历。
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最美好的一件事情是我们专注地用一个问题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一样东西。当我们专注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只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时代,在今天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当中,在今天的广州,人们最不会的东西就叫作专注。
为什么专注那样重要,因为唯独当你专注,而且你在用自己的生命对待不管是什么样的东西的时候,你的整个人、你的感官才会变得敏锐。
再来说我们为什么去旅行?大家都喜欢旅行吧,但我现在越来越没有把握你们是真的喜欢旅行吗?我们去旅行,那是来自于人类作为一种动物经过了几百万年演化所发展出来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把你丢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你会担心,会害怕。在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的地方,你的肾上腺素会分泌,因为你要保护自己。你的眼睛会看得特别远,会看到更多的颜色,你会察觉到更多的动静,耳朵会听到更细腻的声音,你的皮肤可以感觉到风跟温度的变化。
你们旅行的时候有感觉到这个吗?本来旅行就是用这种方法,让你专注体会在自己原本熟悉的环境当中所体会不到的所有的东西。可是很不幸的是,这种旅行的艺术,或者这种旅行的准备,经常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消失了。
我们连旅行都是从一个你所熟悉的机场上了一架你所熟悉的飞机,到了你没去过的机场,可是一下来你就知道到底要左转还是右转去领行李。然后上了一个游览车,进到一个酒店。这个酒店你没去过,但一进门你就知道它是柜台,你也知道电梯在后面。上了电梯找到你的房门,打开房门你就知道右边是厕所前面是床,床的后面是一扇大窗,旁边有一个桌子。
然后你放好了行李之后就说赶快去看铁塔——你急着看铁塔干吗?我真的跟你保证,铁塔不会走掉,它也不会改变。而且你到了那里,你拍的那个照片跟过去看过的两万张铁塔的照片完全一样。你真的有在旅行吗?你为什么去巴黎旅行呢?如果你只是为了急着去看铁塔的话。
你没有进入到那个旅行的状态,那个最美好的状态,那样的敏感,那样的专注,你不需要或者你不见得只能够靠着旅行,靠着你的肾上腺素,
还有这样一件事,就是我今天来到这里唯一想要提醒你们的:你可以学会阅读,你可以用阅读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它真的会变得比你原来所看到所感受到的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