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样板戏的群英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戏和演员家喻户晓。那时我们正年轻,又生活在戈壁荒漠之中,文化的荒漠和生活的荒漠窒息了我们,精神干涸思想枯萎,每个人被压抑得痛苦而苍白。淳朴和善良,更需要文化雨露的滋养,平淡和寂寞,更需要生活丰富的色彩。于是,一次电影,一次自己单位的样板戏演出,都成了小镇的狂欢。每个人都能唱几句样板戏,样板戏里的演员,是我们崇拜的明星。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杜鹃山、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平原作战,是现代京戏;还有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钢琴协奏保卫黄河等。可是天高皇帝远,我们只能看电影,纪录片,但也趋之若鹜。李玉和的疙瘩肉,洪长青的党代表,滴水不漏的阿庆嫂,个个津津乐道。当时还有大量的宣传画和剧照 ,很多用来装饰单位和陋室,哪家都贴几张剧照。在这种环境中,老百姓的心中偶像,除了他们,还能有谁?
余从小就喜欢画画,特别是人物画。一是生活太差,家境太穷,求生压力大;二是自控能力也不强,未能坚持下来。晚年用电脑作画,不须张罗笔墨纸张,绘画材料,只用一个鼠标,就可以使自己沉浸在作画的喜悦之中。不求闻达,没有功利,完全是自娱自乐,如此十多年了。年轻时的一些愿望,挥之不去的念想,现在有条件可以实现了。比如年轻时就想画样板戏的英雄群像,一直未能成功,现在我用电脑把他们画出来了(上图)。
这幅画是临摹当年的一幅宣传画,动手时是今年三月初。打稿时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画出我心目中的形象。接着和老伴旅游,返回时四月了。生活琐事缠身,身体状况不好,就一直拖着,没真正沉下去画。五月二日,又摔坏右膝髌骨,住院治疗。直到六月下旬,才忍着右膝疼痛坐在电脑前慢慢地画,断断续续的,到七月八日完成。画画得基本满意,贴出来自我欣赏,并作小记。
样板戏的好坏优劣,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但我认为,这是一次大胆尝试,好过腐朽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里的英雄不食人间烟火,但也从不为自己打算。从艺术角度说,应该是对旧戏剧的脱胎换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尽管现在不再提起了,他们在我们年轻的心里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