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只看原文怕是很枯燥,如果结合案例来学习,应该是更为直观与具体。
案例:淝水之战。
作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淝水之战经常出现于各个场合。战争的主角是前秦与东晋两个国家。
当时的前秦势力正旺,皇帝是苻坚。苻坚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小国后,就逐渐统一了北方。于是,苻坚的野心开始迅速膨胀,他可能觉得此时的自己是地球上最帅最有力量的男人,正要征服世界。东晋成为了苻坚要拿下的下一个目标。
在先后拿下一些东晋的州郡后,苻坚觉得东晋不堪一击,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仿佛都看见了自己称霸的画面。
对于是否要攻打东晋,前秦的国内是有两种意见的,一方赞成,一方反对。赞成的人是想巴结苻坚,反对的人认为前秦自身的情况不适合再打仗,而且东晋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好打。
男人的胜负心太强了,苻坚什么人的劝都听不进去,一心想要拿下东晋,带领号称百万雄师的八十万大军开始伐晋。实际人数约20万。这个水分有点大。
东晋这边呢,听说自己的国家的安全收到了威胁,团结一致,准备奋力抗敌。人数8万。
连续几场战斗胜利后,苻坚亲自带兵出征。他们抓到了东晋的将领朱序,并想利用朱序去说服东晋投降。朱序前去了,但是并没有说降,而是将前秦的情况透露给了东晋。
东晋方出动,谢玄、谢石统帅的军队大败了前秦的先锋部队,鼓舞了士气。两军在淝水的东西两岸对峙了,仗没法打了。
东晋提出,让前秦退出一部分地盘,好让东晋的部队上岸,如此,两军便可痛快地打一仗。前秦同意了。
前秦打的算盘是,不能让东晋的部队全部过岸,等他们上岸一半时就开始拦截他们。而东晋上岸一部分队伍后,便开始厮杀。
朱序在前秦队伍的后面的高喊前秦被打败撤退了。不明真相的后面的士兵就开始逃命,一片混乱。东晋趁势攻击。最后,前秦被打败了。
苻坚的失败在于,他不按《孙子兵法》中的“五事”来——即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
政治上,侵略他国的条件并不成熟。天时、地利也没有,在别人的地盘上,不够熟悉环境。将帅不够团结一心,因而法制上就不规范。
综合来看,前秦的失败是必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