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美国常春藤名校任教过二十几年的“高教界老司机”,作者历数哈佛、耶鲁等名校学生的好些问题,比如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对美国高等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批判与反思。在作者看来,常春藤名校原本的实质,就是社会上层子弟上大学的贵族学校。所以它的素质教育只是为了确保精英子弟的录取比例。它需要的是有贵族气质的、并且是美式传统精英阶层的素质,而这些都是普通阶层的孩子很难做到的。而为了考上常春藤,学生就必须奔波于多种选修课与课外活动中,最好是能读上名牌私立高中。但他们知道怎么备考,却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另外,常春藤名校还会看重新闻机构做的高校排名,因为家长和学生关注排名,按排名选学校,学校就为了迎合家长,按排名的标准去调整,于是这些学校的教育方式就逐渐大同小异,难以差异化、多元化发展。作者也指出,常春藤的课大部分是大课堂,老师只管在讲台讲,很少师生互动。而大牌教授基本不给本科生上课,课基本是博士后、在读博士生等临时教职工来上。学校也为了保证科研出成绩,好让大牌教授专心科研,还会主动迎合这种风气,并不重视其教学如何。而针对上述现象,作者则推荐去公立大学。因为它们更重视多元性,而不是精英私立大学那种人为的“多元性”。而且其运作模式并不依赖校友捐款,不需要往精英方向去培养,学生能得到更多学术训练。另外小型人文学院也不错,因为它们更推崇 “博雅教育”,基本不关注排名、职业培训这些短线目标。在作者眼里,真正的高等教育应该是效仿公立学校和小型人文学院,走博雅教育的路子(分享自得到ap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