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试误法”。也就是说经过重复练习某一经验而使发生错误的机会越来越小,这就是试误学习的真实作用所在。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中也莫不如此,孩子是在不断地体验错误中学习和进步的。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使孩子知道,原来犯了这样的错误,会出现这样不好的结果,让孩子想办法去纠正这个结果,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
艾森豪威尔童年时,家里经济情况很不好,全家人一起努力工作,才使生活勉强过得去。也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小艾森豪威尔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可贵品质。 艾森豪威尔的父母要求孩子们从小就要做家务。所以,在学习之余,家里的孩子要做饭、打扫卫生、干农活等等。他们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家规,以此来约束孩子们,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比如,孩子们早晨六点必须准时起床,晚上九点就必须停止嬉戏,上床睡觉。学习空闲的时候都要参加各种劳动。家的旁边有一块空地,春天的时候,孩子们跟着父母种上很多蔬菜。等到秋天的时候,孩子们自己要把菜运到城里去卖,然后用卖的钱买他们需要的衣服和学习用品等等。
有一年,艾森豪威尔的弟弟生了很重的病,正是播种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干农活,家里的事情更加忙乱起来。两个哥哥在外面帮工,所以烧水做饭的事情当然就落在了艾森豪威尔头上。妈妈把艾森豪威尔叫到跟前,郑重其事地把家里的一件“大事”交给了他,要他给全家人做饭。小艾森豪威尔此前只是给妈妈打过下手,自己根本没有独立操作过,但是,他想,很多本领就是学出来的,于是下定决心把饭做好。开始,是母亲手把手地教他,怎样切菜怎样生火,每天吩咐好做什么饭,安排好了,妈妈就去忙了,小艾森豪威尔就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因为从来没有做过饭,所以他感到还有几分新鲜有趣,做得也非常认真仔细。但因手艺不精,只能自己摸索着干,常常饭菜做好了,家里人吃得皱眉头,弟弟妹妹们叫嚷着难以下咽。后来,做了几次
以后,越做就越熟练,他还练就了一个拿手好菜,就是做一种菜汤,家里人都非常喜欢喝。
艾森豪威尔成为将军后对自己少年时期的这段经历记忆犹新。他常常津津乐道地给别人讲起这件事。他常和别人说:父母在艰苦岁月中教会他的,又岂止是做饭!
如果家长不给孩子自己独立承担事务的机会,不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孩子就不会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错误也会屡禁屡犯。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机会,让其体验错误的后果。例如,孩子小的时候只顾贪玩而不愿意吃饭,常让大人反复催促可还是难以奏效。那么莫不如告诉他一次后就不再催促,直接将饭菜收拾起来,饿他一顿,让他吃点苦头,孩子便会长记性,再不敢因贪玩错过吃饭时间。这种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的好处在于,源于自己实践而得到的认识,要比父母所直接告诉的教育印象要深刻;它有效避免了由父母惩罚孩子错误所带来的对抗心理;另外也增强了孩子甘愿受罚并主动改正错误的自觉性。虽然让孩子在错误中不断积累经验,要比他人告诉孩子要来的慢、要复杂,但是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体验也是其他方式所无法获得的。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后果,这种惩罚手段将建立一种特殊的情景之上。它的特点是:这个惩罚是孩子本人能明白的,惩罚的公正性是不应该引起怀疑的。比如,孩子有意弄坏了同学的文具,妈妈让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钱赔偿同学。毫无疑问,这样做不会使孩子产生反抗情绪,因为这是应该的。可是,如果因此禁止看电视,那么这类措施并不是很明显的,孩子往往会感到委屈和不满,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反抗情绪。采用这种教育方法,一方面要使孩子从自己造成的后果中取得教训,杜绝此种错误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要进行说服教育,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惩罚及错误行为的危害性,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思想认识。
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承受力是不同的,如果父母不顾及孩子的实际情况的惩罚,不但不会让孩子接受惩罚,改正错误,还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惩罚时,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冷静、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接受对自己的惩罚。
实际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是不犯错误的,我们不能因怕孩子犯错误,而永远为其提供庇护,剥夺孩子犯错误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也可能会酿成大错。只有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错误的后果,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错误的再次发生,让孩子在不断的磨砺中学会少犯错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