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他的父亲威廉姆·王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
1864年,王尔德就读位于恩尼斯其林的普托拉皇家学校,在男孩间并不特别受欢迎。在校期间,他钟情于花朵,落日与希腊文学。虽然经常被老师斥为怠惰,但他在此校最后一年仍获得代表古典文学成绩最佳荣誉的普托拉金质奖章。
更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总之王尔德是一位家世显赫又德才兼备的艺术家。至少我在之前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最近读了一本颠覆我对王尔德认识的书,而这本书还是王尔德在监狱里写的信组成的。让我明白每个人在面对爱情时都多多少少变得有些神经质和白痴,真的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以前也读过王尔德的故事书和诗歌,一直以为他是个灵魂超脱的人,因为他写出的那些故事和诗歌都是婉转动人而又让人流连忘返的。比如《快乐王子》,那个雕像和小鸟都会说话的童话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还记得我读给女儿听时,她总想一遍又一遍听。《夜莺和玫瑰》也是大家都知道的童话故事,我不太清楚王尔德是什么时候写下的这些故事,故事总充满了悲情色彩,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王尔德就是一个悲情的人,从《自深深处》中也多少能体会到一些。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写作者神话,因着生活中我们除了能读一读他们的著作,再也没有其他途径去了解他们了,《自深深处》却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了解王尔德的方式。也有很多人写过类似的题材,比如朱生豪先生就曾写过《朱生豪情书全集》,周恩来有《周恩来邓超颖通信选集》,其内容却完全相左,同样是述说爱情,写作地点就很令人意外,王尔德是在被情人诱导和抛弃后的监狱里写下的。与其说是情书,不如说是他被弃后的忏悔,而这忏悔还是在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离开自己的情人,这着实让人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失恋后的痴男怨女的形象。原来艺术家也不过如此,他们生活中也是如我们这般被情感左右,陷入爱恋时也会失去判断力,失恋时也会抱怨。
《自深深处》表面上是在冷静分析自己从前的错,却也是在不停地指责对方。不仅是在恋爱时人会失去理性,失恋时显然也是。从全书前两部分可以看出王尔德一直是在包容他的情人的,他虽一直在指责情人的脾气秉性,却也能体会到他是多么爱他,如若不是,又怎会一次又一次原谅他,纵容他,最终导致自己入狱?
在情爱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是大作家还是市井小民,都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