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教育孩子,家长们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或是疑问,或是心酸,也有心得和经验。
日前就看到有人分享了一篇《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项法则》,简单罗列了美国人民不成文的育儿法则。
这些法则体现在美国的校内外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指导理念中,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家长,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
#1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对孩子来说是很不正常且不健康的成长环境。
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更属于虐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则会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2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会看到希望吗?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Good Job)”,“太棒了(Great)”,“你真是天才”之类。
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3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
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道歉和认错都要及时进行。
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4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
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
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5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
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6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
对少年来说,同伴的影响超过家长,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
家长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想法结识孩子的老师和同学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健康的校内外活动。
#7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而这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
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
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8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利倾向。
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
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但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
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但决不能不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打骂更是违法的。
#9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10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法律是社会结构稳定的保障。要实行这条“结构法规”,家长们更重要的是先教育自己。
在法制社会,比如美国,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然而,因为中国社会没有这么严谨的法制观念,家长们则需要反省自己的言行习惯是否逾越了这些底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
#11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说明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
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
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
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12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管制很多,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
只有上面所有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
如果孩子去了寄宿学校,是否家长就不用操心这些W了?
当然不是。即便孩子去了寄宿学校,有老师管教,家长仍然不可忘记自己的责任,依然要随时了解这些W。
而且,家长自己也要做出榜样,因公因私外出时都要及时通报家里人这些W,这样做也会让孩子感到,告诉家人这些W是义不容辞的。
这十二条法则中,“榜样法则”或许是最令人熟悉的。它的核心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这一点,这些家长已经在“做道”——
# 01 超研家长精选:读《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有感
梁晖祺家长:只懂得和别人比较的人,是一辈子都无法真正自信,无法认清自己的。
杨旭凯家长:只懂得和别人比较的人,是孤独寂寞的,也是最累的,我们学习和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自己,以此为乐。
# 02 超研家长精选: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张清源家长:对于社会每一个个体而言,其他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老师,让我们在交往和相处中得到感悟和成长。
解懿恩家长:对于社会的每一个个体而言,其他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客服自身缺点,才能行稳致远。
# 03 超研家长精选: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赵郁妍家长: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其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杨旭凯家长: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为孩子创造了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其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把握程度。
梁晖祺家长:父母之爱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多少钱,为孩子做出多大的牺牲,而是父母要有一颗和孩子同在的心,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解懿恩家长: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由付出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付出的质量决定的。
张清源家长: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一味打着“爱”的名义的责骂,而是在日常小事中的以身作则。
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如果自行实践育儿法则却依旧毫无效果,建议家长们可以参加于龙家长会的在线直播答疑,每周三晚20:00于龙老师都会在线为家长们逐一解答育儿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