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也快三年了,最近又是一年校招时,也开始面试应届生。于是把自己三年前说的这些话,说给今天的他们听。
据去年这个时候决定来做产品,差不多一年有余了,最近终于拿到度厂offer,找工作的事尘埃落定。整一年来的担心、惶恐、不安基本也冲淡了最后收到offer时的兴奋。本质上不是容易特别兴奋的人,只觉得运气挺好,有时候你做出很多努力其实也只是30%因素,而70%的决定却还是靠运气。缘分是奇怪的东西,既可以直到腾讯三面被刷,也可以一篇博客能去陌陌实习,还可以两个小时电话就能拿到offer。当然,不是没有经验,唯一的经验就是,你决定了去做的事情,就一直做下去,让自己越来越靠谱,离成功就近了。你投10个企业,即便每个的成功率只有10%,能有一个成功的概率也远远大于90%了,这就是这一年来支撑我的动力。无论如何,我还是能去做产品,这就是底线。
一点感想:
1.早点准备。
无论如何,最后能提早的收到度厂offer,和一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是密切相关的。今天我还能记得第一次仓促面度娘时的窘迫,我要是那时的面试官,一定也不会要自己。这些坑提前踩了,心里就有数了,等到今年再面时,状况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幼稚模样。
2.持续推进。
既然决定想来,就要为此做出努力。产品是个有趣的行当,你很难找到它的对应专业,它甚至看起来门槛是如此之低,但是靠谱的产品人员却又是如此之少,于是应届生里就更少了。兴趣、热情这些都是ok的,但是每个决定来做产品的人都有这些,你如何展示出来呢?我说我适合,我说我热爱,我说我专注,可是如何表达,这些都得要是平时积累和沉淀的事。所以无论是看业内,还是玩产品,写心得,还是孜孜不倦的找实习,这些面试前的“小事”都异常重要。他们当然不能保证你最后一定能拿到谁的offer,但他会保持你对产品的专注和热情,持续让自己变的像那么一点做产品的,只是像那么一点,成功率就会提高那么1%,在众多应聘者中,你可能就能杀出一条血路。
3.注重实习。
无论如何,应届生不被看好做产品就是因为他们可能会很空洞,徒有一腔热情,人却是浮着的,能写很长篇大论的产品分析,却全是空洞的CEO角度的泛谈,这些有经验的面试官一眼就会识破。回想一年前自己,也有类似的毛病,对产品很难聚焦,说白了还是研究的不深入,不够具体。但是有时候空把玩一个产品,挺难意识到什么叫深入和具体。所以亲手能“做”实在太重要了。当你把你自以为是的产品设计给有经验的pm去驳,你就知道自己不靠谱在哪了。所以很感谢当初二面腾讯实习时那个pm,那是一次受益匪浅的对话。更感谢陌陌在我找不到实习时给我提供的实习机会。3个月后我回看自己觉得和当初一无所知只有热情的菜鸟有了本质的区别,就是,我可以接活干活了,有了实质上的操作机会,而我所做的大事小事都会面临经理们的pk,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文案,一个小小的操作,一点小小的改动——这些让我没事自己玩产品时都懒得多想的小细节——在这里都会经过审问。这时自己才发现,做产品是多么细致而具体的活,甚至都忍不住为当初也清谈过而羞愧。我虽一直都明白在整体和细节间切换的重要性,可直到亲自经历过才知道是什么回事。
这些准备做了一年后,剩下就是在校招季多投多面试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去的公司,可是那得靠缘分,但是每次面试都是难得的机会,因为作为学生很难有多少机会和业内一线干活的人士有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对一个pm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所以多挣的面试机会异常重要。其实今年运气不算很好,很多大公司简历都没有筛过,不知道是不是就业形势不佳导致。但最终,能有一个机会成了,也就ok了。我也并没有想体味一大把offer挨个选的变态品位,虽然对没有机会最后再面一次腾讯感到有点遗憾——好吧,还是不服气,对上次三面之缘。
我混迹浪费了很多年,好在最终还是明白自己喜欢做什么,并且有幸去做。今天看到很多大四的孩子为做产品的努力,虽然写的东西很不靠谱,但是觉得他们依旧犀利,因为我在大四的时候,且没想过什么是产品,更没想过自己最后还能做这行。而这更加警醒我,我浪费了很多时间,我必须要更努力的去弥补。所以选择一家大公司,可能最初的心态就是想要更快的学习和成长,有种对自己很迫切的鞭策。我时常想我若还是22岁,大概真会留在创业公司体验下创世纪的快感,但可能今天的我很难有如此放松的心态,或者说,对我来说,我甚至想要多加班多干活,成为一个靠谱的产品太不容易,到这份上我也没有偷懒的机会了。
最后还是特别感谢陌陌当初给我一个实习机会。在求职路上对我本质的改变,让我整个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自信沉着有切实的方向,而这些实习经历在面试时都成了我交流的砝码,为最后收到offer奠定了基础。所以,不是不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