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关于二手闲置类产品的讨论,题为《二手闲置市场的用户痛点和场景是什么?》
然后就结合自己的使用感受回答了一下,接着看大家的回答引发了一下感想。
我的使用感受:
很多js会恶意压价,回收
很多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非常严重,可以花很久来砍价,砍完价觉得合适却不买,而是回去其他商家那边继续砍,希望能更低,结果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满足的不是对二手闲置产品的需求了,而是对自身占小便宜式的贪婪心理的满足。结果当然是,煞费苦心还是不一定能买到自己满意的产品。
这段描述像不像市侩。
OK,那么回到用户(买家+卖家)的层面上讨论。
目前来看,二手闲置类产品的市场定位基本都是无差别化的大众基层市场的定位(恕小弟见识短浅)。由于没有内部数据,我们可以合理推论:
能够频次较高的提供闲置物品的卖家,一般来说,经济基础是有的,相当一部分是经济水平偏中往上的,相比卖出产品而言,他们更注重的是效率;而希望能买到廉价的二手商品的买家,一般来说,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相比买到产品而言,他们更关心价格是不是够低。而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这样的情形必然会更加明显的展露出来。
那么,这样看来,买家和卖家之间不仅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不简单的是供需平衡的问题,还存在着资源分布不均衡,经济收入水平、消费能力以及观念等相关的问题。
那么,如果二手闲置类产品的市场定位再进行精确化一些,比如就定位在中产阶级市场,那么我们再来合理的推论:
1.中产阶级者的经济收入稳定,水平中等乃至偏上;
2.消费观念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物质和简单的精神消费层面上;
3.在价值观上,更加注重对生活的定义,对自我的定义;
4.在精神上,他们更喜欢去追求,喜欢别具一格,喜欢新鲜。
5.他们的教育水平相对更高,个人素养一般也较高
6.大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或者二三线城市范围内的的精英阶层,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压力也较大
当角色是卖家时,
1和4可以得出,他们的物质生活相对更加丰富,生活物品的更新频率更高,那么结果是,闲置物品的产出更多,提供闲置物品的频次也相对更高。
1/4/6可以得出,他们对闲置物品的处理更多是在合理的价格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效率,腾出家里更多的空间来置换新物
1/5来看,他们当然也会砍价,但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更为理性,也更加注重自我形象,比如个人素质、礼貌(即使是习惯性的),会比较珍惜自己的节操
1/2/4来看,他们自己当初买的这些东西本身带有和自己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精神追求等相匹配的属性,比如很有格调。那么所提供的闲置物品的档次和品位也是相对高的,不是最高档的,但也绝不会是地摊货。
当角色是买家时,
4/6来看,他们买二手物品会看价格,但更看重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比如是否是限量款的、商品的品牌、商品的气质如何等。价格只要在合理的范围能,在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内,一般都可接受。
1/5来看,他们一般不会口出狂言,恶语伤人,素质还是有保障的。而且一般信用也是有的,内外保障相对屌丝而言更可靠些
同样从4/6来看,可以推出,他们买的时候在商品的折旧度、商品细节上花功夫,而这个过程比较好确认,一旦没问题,那么根据上条分析,在下单过程中就速战速决,效率优先,然后坐等即可
因此,如果将二手闲置类市场定位在中产阶级市场,那么发现按照理论来看,可以实现很好的良性互动,建立起优质的交易闭环。缺点是,即使如此,相比大众基层市场定位而言,商品的流动性还是差了些,因为在量上比不过人家。但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这部分用户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具体数据请自己查,谢谢~哈哈哈)。
依据上述设想,如果将市场定位在屌丝经济层面,即中偏下层的大众市场上,则行不通了。交易过程中问题很多,因为充斥着更看重价格的群体,个人本身的信用也相对弱一点,整个交易的成本会变得较高,交易闭环的质量必然会低,时间久了,平台应该会崩掉。
以上是看到各位大神的回答后碰撞的火花,由于本人工作经验才一年,所以只能靠推论、、推论、、推论、、要是有数据的话,有一定的经验,那么应该会更精准、、精准、、精准、、
-------------------------------------------------------------------------------------------------------------------------
发布此文希望能够一起讨论,出于私心,希望大家能助我成长,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