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预计死亡200万-+目前实际死亡2.6万=美国民众表现很出色?
(据观察者网报道)当地时间15日,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在接受美媒采访时指出,原始模型预估,若政府不加干预美国将有220万人死亡,而当下有2.6万人死亡。美国民众表现很出色,这一数字“是对美国公众所做牺牲的见证,也是我们在树立榜样的一些州中领导力的见证”。
网友“战忽局永不为奴”揶揄说“所以呀,这是喜丧啊!”
网友 “国民比来迪”痛心道“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网友“jyzlxz”心有余悸“只要把‘美’换成‘中’,有多少网站流量暴增,多少日记报告出版大热,多少诺贝尔奖可以被提名,多少阴熊人物将被追捧,……”
网友“浩浩之霸”提议“”这是西方世界的辩证法嘛?美国的‘方方’要勇敢站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来,把他们送到历史的荣耀柱上,让《美国日记》永流传!”
网友“静静的秋🇨🇳”恭喜“雷德菲尔德先生懂时局,有发展前途,福奇(美国顶尖传染病专家,近来因耿直言论不太受特王待见)得多向你学习。在特总帐下做事,只要听话,会拍,阿猫阿都行。”
看了网友的评论,真是珠玉再前,我还发啥议论呢。想起前一段看过一篇评论文章,大意是西方是民选政府,干不好会被选下台,老百姓则自认倒霉,颇有赌场上愿赌服输的凛然风采,所以往往形成民选更不负责任的结局。不信,看看英国首相(确诊后刚从ICU出来)前一段兜售“群体性免疫”理论,媒体和老百姓居然没能骂声一片,这要在国内,那还得了。其实背后是制度和文化优越感的作祟,哪怕离经叛道哪怕洪水滔天,因为我优越我骄傲,所以我能!
————————————————
2. 美国奶农又倾倒牛奶啦?
(据观察者网报道)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4月14日和有线电视新闻网4月15日的报道,美国奶农公司估计,危机下,每天要可能有270万-370万加仑(约合1022万-1401万公升)的牛奶要被倒掉。一方面,居家的美国人开始囤积食物,导致食品饮料零售需求高涨。另一方面,失业潮下的救济站也在面临食物供应紧俏的局面。即便如此,在供应链源头,教科书上“美国奶农倾倒牛奶”的场景仍在上演。
很多人不明白市场价值规律、供求规律没能起作用,比如牛奶供过于求导致市场价格,引发需求增长直到恢复平衡。千万次的追问“你为啥倒了也不卖?”要知道失业潮下多少人饥肠漉漉多少孩子嗷嗷待哺?抱歉,这不是失败的发展中国家的剧本吗,拿错了?不然。要知道m国奶农和奶牛一样心里也苦呀,吃了多少草才挤得这么多奶,谁忍心轻易倒掉?因为牛奶是“日产作物”,你无法像关掉水龙头一样关掉牛奶,安全的储存成本又很高,疫情下运输成本更高,真得打算捐献给有需要的穷人,哪也得有时间和途径去完成这件善事。所以,种种不合理下必有合理的动因。但不管怎么说,又想起《锄禾》这首诗来:锄禾日当午,汗泪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网友“原始人_15777040902846”出考研题啦:以后教科书会出简单题(10分)案例分析:新冠疫情冲击之下,美国经济供应链的僵化暴露得更加明显,自由市场对农产品供需的调配开始失衡。一方面,居家的美国人开始囤积食物,导致食品饮料零售需求高涨。另一方面,失业潮下的救济站也在面临食物供应紧俏的局面。请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现象成因
笔者建议答案可以通过解剖“美国奶农又倾倒牛奶啦?”这件事开始。
————————————————
3. 口罩市场上演魔幻现实主义
近两日,一张东莞恒达布业公司的公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该公司4月14日公告,受全球疫情影响,公司口罩材料订单成百倍增长,订单积压超出产能2个月以上,给公司带来沉重负担,已于4月1日停止接单,并与一部分老客户协商退款取消部分订单。并郑重公告:凡是未与我司达成订单合同的付款一律无效。经我司退款后仍然强行转账的,将视情况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备,或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直听过卖不出去的货很少听到送不出的钱。网友“不周山”回忆“2008年我们多晶硅火爆时,也是这样。”没想到12年后同样的剧本又一次上演。
我要向这家公司负责人点一个超大的赞,因为首先这是一种诚信行为,人无信不立,公司无信寸步难行!其次,这是一种理智行为,有多大能量放多大光,既然定单都排到5月底,又面临原材料短缺,送上门来的订单未必是好事,倘处理不当会引来后患,例如法律上纠纷,毕竟当下许多做口罩的都奔着国外疫情去,有投机的地方就有不讲理的人。最后,这是一种勇敢行为,能主动拒绝诱惑,认清本身能力大小,坚守做好自己一份内事,看似简单,其实不易!记住,定力,生意场上的定力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