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随风
图片来自网络不知道谁开了头打开了父亲的话匣子, 像小时候一样一家四口围着桌子放下碗筷聊着有的没的聊到了我从未谋面脑溢血过世的爷爷, 母亲说他总是托着我的堂姐一大早去后山上喝茶,雷打不动的习惯也许是贫困中也不忘自身的风雅,一直觉得有的东西是骨子里的,随着岁月也无法改变。我实际上有两个奶奶, 一个随着爷爷来到苏州裹着小脚的奶奶,另外是爷爷后娶的苏州本地我的亲奶奶,帮助照顾大奶奶,梳头等日常生活。
小时候我就奇怪为何我说着不伦不类的江阴话,当然苏州话也很溜,父亲说爷爷拖家带口驻扎到了苏州,带来了家乡的口音和一箱子的家谱,已经写到爷爷这辈了,母亲看到过那些纸张精美的家谱,装在一个扁扁的樟木箱子中, 但是可惜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我的亲奶奶当厕纸用完了, 估计也是好事否则在那个非常时期被发现的话日子也许没有这么好过,凡事总有好的一面。
父亲说我家祖籍江阴赤岸,在老家还保留着一座李公桥那是我们李家祖上建造的,当时达官贵人经过都要下轿,我也查了下真的有这座桥始建于“崇祯七年六月”的赤岸,为李鹏翀所建(见李鹏翀《赤岸新建石桥记》。如今的李公桥诉说这岁月的沧桑和远古飘来的思念。
李公桥图片赤岸李氏始祖是李珙。出自《江阴县续志》:“李珙赘东乡周氏,因定居赤岸。李诩诸生,潜心性命之学,为王阳明再传弟子,著有《戒庵漫笔》等书。孙鹗翀,以著述显,藏书尤多。鹏翀子应升,万历丙辰进士,官御史,死阉难。赠太仆寺卿,諡忠毅。子逊之,诸生,亦有僎著。嘱子孙耕读传家,不必应试。自是遂无闻人。然家祠中碑刻丛列,后裔至今犹善保守……”这本书孔网上有的卖,出版社是伏生草堂。
网上翻阅到同为李氏族人所附上的宗谱,估计我家被奶奶用掉的家谱也是如此的精美,否则母亲也不会记忆深刻。
图片来自网上同为李氏族人追本溯源李氏赤岸后代祖先为何人?民国十年缪荃孙主修的《江阴县续志》之氏族:“李氏,色目人。始祖嘉那,諡桓烈,元至元中官统军元帅。孙李八撒儿佩虎符,镇江阴,遂以李为姓,家江阴。”
李氏宗谱记载,先祖嘉那是辅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原的行军元帅,曾迎娶元世祖忽必烈的姑姑,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女儿月姬为妻。至元初南宋亡,其子沾柯袭元帅受朝廷封派,镇守镇江路再调江阴路,其孙八撒又袭父荫镇守江阴路,自此世代在江阴繁衍生息。
我家祖上原来是蒙古族,也许骨子里也或多或少带着点祖上血液中流淌着的东西。
图片来自网络一位同族蒙古族在以前其实很少有正式的姓,嘉那的后裔为何会姓李呢?原来,嘉那也叫李嘉那,李是嘉那的汉姓。在唐朝以前其实姓李的人不多,后来大唐建国,李氏宗室希望将李姓变成大姓,遂开始了广泛的赐姓。而当时嘉那的祖先西域火尔赤奉命使唐,唐皇赐李姓,使得从此火尔赤一族都改姓李。
听父亲说祖上都是做官的而且官衔不小,赤岸李氏,几乎代代有闻人,最为著名的有《戒庵老人漫笔》的作者李诩,刚在孔网上买了这本复印本准备拜读,藏书大家李如一,一代名臣、东林党人李应升等。历代祖先的刚烈事迹难怪父亲也是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虽然不是显赫人物但是骨子里也有着不屈的性格,多少带点遗传。
图片来自网络同族如今古今族人的碰撞只能在先人的文字记载中,后代的追溯和思念中流淌,每个朝代的灵魂完成自身的使命后再陨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着不朽的篇章,历代江阴李家的后人要在先人遗训中有所创新和传承, 虽然不如祖先那么的显赫但也不能有辱家风。
赤岸的李氏家训至今还没去过赤岸,也许有一天会踏上寻祖的路,感受下祖先脚下生息的土地,也许那一刹那会是感应,到那时也许会再多出一片魂牵梦绕的土地。
随风原创
网友评论